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雷军的名言。说明了机遇和趋势的重要性。这个新时代,怎样才能“顺势而为”·····《新物种爆炸》中提到了三大机会。觉得特别有趣,简单理解了一下。
次平台和次平台红利
互联网上的刚需场景,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度,阿里,腾讯。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分别垄断了搜索,购物,社交三大互联网应用场景。TM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小米,滴滴出行)在各个互联网相对细分领域做了卡位,书中列为次平台。
头条占领了,原本属于百度的信息流咨询,美团占领了原本是腾讯的社交属性的团购服务,小米做到了手机和智能硬件领域超越阿里的新零售。当然这些次平台也已经是远超新物种公司的超级独角兽了。
类似的次平台的趋势红利,比如十点读书,2017年10月,十点读书突破2000万的粉丝。十点读书的两个头部专栏,杨萃先老师《撕掉单词语法书,颠覆你的传统英语学习》,我看到截止今天2018年6月24日,订阅量,已经达到了30.9万。刘轩老师的《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达到了11.5万。
十点课堂已经成为优秀内容生产者的首选平台。早也不是普通的自媒体号,已经变成内容电商,到内容和平台矩阵并最终走向了MCN化的转型(多频道聚合平台,就是指公司可以和内容生产者们互相赋能)
本地化效率
据统计,2016年,互联网的用户8.3亿,到2018年8.85亿。仅仅3%的增长。对比起2010年的井喷式,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然消失。线上流量只可能越来越贵。
小米手机就是乘着2010年互联网红利起家的,2017年竟不停的在线下开门店,到目前,上百家小米之家,在线下落成。从2016年的疲软下滑,到2017年重新实现逆势而上。本地化,成为新一轮的流量争夺战。 6月22日,认证为“小米CEO”助理的陈曦在微博上公布了小米上市股票代码,代码1810
在地化思维,满足新物种特性中的场景流。如何利用本地化思维,打开未来的可能。
空间个体化,比如:一个人的图书馆,一个人的咖啡厅,迷你KTV或者一个人的健身房。更多的迷你化,轻量级的基础设施。
移动个体化,比如,无现金超市。书中所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人超市解决的绝不是支付入口的问题,更包括所见所得,用户的场景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数据个体化,个体数据的获取,运营和精准匹配、推送成为设计的核心要素。文化设计里面提到过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将会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本地化趋势。
新零售
书中解释,新零售不是零售模式的升级,而是用户思维化和商业本质的迭代。本质是以大数据支撑场景洞察,以体验设计为基础架构的新信用关系与新效率关系。快速流转,精准服务和数据化思维。
传统零售,主要是货,场,人。有供货商,有零售渠道,还有不足够明确的消费者群体。如何拿到更低成本的货,如何用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渠道把货卖给更多的人。这是传统零售诞生几百年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新零售的打法逻辑。人不再是模糊的消费者。是化为一串数字陈列在服务器里。比如阿里,京东,当人登陆这样的消费场景时,系统会按照这个人的购买喜好,自动匹配出他想要购买的商品。
互联网第一坚果品牌-三只松鼠,通过分析网络下单数据,选择在芜湖,南通,苏州等个别二三线城市开设线下门店。通过人的数据化分析,为商业提供了极好的数据样本。
万物互联时代,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