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然而,我们家乡的清明似乎没有见过纷纷细雨,有的只是强劲的春风。
今年春天的风明显比往年少了许多,虽然疫情的阴影还没散去,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踏上了回乡扫墓的路,道路两旁不时闪过或多或少的新绿,盎然的生机使我心神荡漾,不由回想起母亲养育我们的点点滴滴。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七年有余,每每想起,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思念和感伤,那股一辈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那份倾心竭力、无私奉献的慈母情怀,那种酷爱干净整齐、一丝不苟的良好卫生习惯,那般是非分明、礼仪为先的育儿理念,陪伴了我大半生,而且必将陪伴我终身。然而,最使我时时想起又百感交集的却是母亲那要强的性格。
母亲的要强,是出了名的,过世这么多年了,每每遇见乡亲邻舍、亲戚朋友,无不啧啧称赞翘起拇指。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直患病,屋里经常是中草药的味道,但她具有顽强的毅力,刚强、能干,什么事情都不甘落后,蒸馍、做饭、腌菜、拌醋、裁缝衣服、纺线织布样样拿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无论谁家有了婚丧嫁娶的事情,一定会请母亲去掌勺负责灶务,就是生产队里的人来客去,也经常要母亲去下厨招待。亲邻们儿女的婚装、老人的寿衣也常常请母亲去帮助裁缝,母亲是我们村名副其实的能行人。
作为农民的母亲,又是农业行里的行家里手。庄稼行里没有她不会的活生,上渠兑坝、犁地撒种、打场扬场、装车摞垛样样在行。往往男人能干的事她都能干,有些男人不会干的活她也会干,从来不会落人手下。包产到户以后,每年春种结束,父亲便外出打工,家里家外、庄稼地里的一切营生就都压到了母亲的肩上。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事事争取做得更好,她总是教育我们要争气、争先进、争上游,免得别人笑话、看不起。夏收、秋收大忙季节,母亲常常强调:龙口里夺食。我们几乎每天半夜起来摸黑收田,天亮后又拉着架子车将一捆捆的麦子转到场上,赶在中午前便摊好了场,午饭吃过便套起骡磙子,弟兄三个轮流牵着,一圈一圈的碾压,太阳落山前挑抱掉麦草,将麦粒混合着芠子的东西推拉成堆,若天没黑,还要上地收一会儿田,直到星斗满天才收工回家。晚上,母亲便守在场上,借着夜风扬场,等到天亮,粮食基本上扬出来了,我们便一齐拉芠子、装粮食、捆麦草,然后再去收田、捆田、转田、摊场、打场、扬场、粮食入仓,草料入库,日复一日,直到抢在别人家前面完成收割碾打的任务,在乡党们羡慕的眼神和真诚的赞叹声中我们,母亲惬意的指导着我们进入下一环节的劳动中。
母亲,不曾进过一天学门,没有文化,却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她都要供我们姊妹几个上学读书。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品行要端正,是她对我们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教育要求。
家教严,是街坊邻居对母亲的点赞,也是母亲引以为荣的资本之一。自从我记事起,
母亲的严厉就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母亲的要求,我们姊妹四个很少有人敢违逆,不然轻则挨骂,重则换打。母亲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我们姊妹几个的行动指令。
我们小的时候,生活特别拮据,缺吃少穿,母亲精打细算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想方设法让我们填饱肚子。有时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一定会尽可能的做一顿好饭,这时,常常因为母亲的一个眼神,我们姊妹几个就会乖乖的退出家门,远远的闻饭香、流口水。因为,好饭特别,量很少,母亲怕我们的馋相影响了客人吃饭,丢人现眼。除非特殊情况,母亲绝对不允许我们姊妹几个在客人面前表现出馋嘴和贪婪。
母亲,要强一生,即使临终病重,骨瘦如柴,仍然坚持生活自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几乎没有让儿女们清理呕吐、端过屎尿。
母亲的形象,影响了我的一生,成就了我顽强不屈、遵规守时的性格,做事认真、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但是,我生来性格比较内向,是父母眼中的那种乖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基本上是言听计从,这使我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缺乏自信、循规蹈矩的性格,成为我人生的一大败笔 ,母亲也因过于刚强而伤身生了重病,没有很好的享受人生,郁郁而终。我为母亲的要强而点赞,也为母亲的过分要强而伤感,愿母亲在天之灵能够健康幸福、万事无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