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作者: 叮当妈妈127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2:50 被阅读0次
三门峡之行

      来三门峡,不知计划了多少次,终是没有来,这一次真的来了。

      说是走亲戚,其实就是看故人,我们相识于我上班的第一所学校,那一年,我是语文组最年轻的语文老师,你是语文组教研组长,就这样,大家都是宠着我,帮着我,我成了你家的蹭饭常客,许叔的厨艺真的是没得说。现在依然记得许叔和我父亲对饮的情景,因为我,两个老哥们聊着喝着,不似亲戚胜似亲戚。

      那一年,我在银川,你们在延安,你们说要回去了,我赶回来在延安车站送你们回去,依依不舍,就这样,你们离开了陕西,回到了灵宝,享天伦之乐。

      2008年暑假,我去灵宝看你们,呆了四五天,游函谷关,在湖心公园划船,甚是愉悦。这一别就是11年,以后的联系都只限于电话,直到前两年才开始微信联系,视频聊天,你们一直牵挂着我,惦记着我。希望我再来,可是一直没有来成,16年,票都定了又没来成,这一次我真的来了,来看你们了。 你们还是那么热情,可是许叔的身体大不如前,隔日透析的并发症很多,让他身体很虚弱,但还是来车站接我们了。

      没来之前,你们已经计划好我的行程了,逛地坑院,参观虢国博物馆,看了一眼黄河公园边上的黄河,在三门峡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早上起来第一站就是出发去地坑院,坐在车上,观望外面的景色,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车行的道路是沿着湖滨的,空气都是湿润的。一路上,非常顺畅,没有西安的喧嚣和嘈杂,也没有西安的拥堵和烦躁。司机说,上面那个塬,就是地坑院,这和洛川人叫法一样,也把地势高的平坦之地称之为塬。上了一道坡又一道坡,就到了塬上,山坡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陕州地坑院”,以前就听说过地坑院,今日一见,没有什么新奇,反倒觉得和我们住过的窑洞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是依山而居,他们是挖地而居。地坑院村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走进院子里,每一个院落都是四合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园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例。

      原来的人家都搬出去了,现在的地坑院都成了主题院落,皮影、戏剧……陕西的民俗文化在这里随处可见,一个陕字,让两地美美与共。百味街都是马嵬驿的再现,作为一个陕西人,在这里没有异乡的感受,吃的喝的都太熟悉了。这大概也是现在民俗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吧!难逃“千城一面”的窠臼。

      百家姓的主题墙别有风味,姓氏的图腾文字、甲骨文字,象形符号,既是文化的信仰,也是图腾的崇拜。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凝聚了族亲向心力。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下午去了虢国博物馆了,她和黄河公园隔路相望。黄河的水没有梦中那么壮观,也没有书本文字中那么宏大,逝者如斯,她就那样平静地流着流着。

      在博物馆售票处,一则虢、郭姓氏免票的公告让儿子兴奋不已,不断重复郭姓的高贵,连晚上睡觉前都是说个不停,姓氏自豪感就这样刻在了孩子的骨子里。进门上了台阶,就是阳燧,其状为一个凹面镜,当它面向太阳时,光线先直射在凹面上,再从不同角度反射出来,利用太阳能聚光取火。阳燧的发明创造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史上的杰出成就,为世界科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跟着导游,我们走进了一座奢华的青铜器、玉器王国,几千年前的精雕细琢看成精彩绝伦,其中的车马坑是整个博物馆最震撼的内容,有战车、战马等东西,保存相对较完整。“古之君子必佩玉”。在“美玉灼灼”展厅,玉器数量之多,形式之多,材质之精,在西周玉器中堪称首位,其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龙纹玉璋”,上端的人像以虎兽面雕刻,那是图腾崇拜的表现,下半身是两条盘旋的龙,是权势的象征。人龙合纹青玉璋,造型构思巧妙,天成,真可谓是鬼斧神工。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我们结束了行程就得匆匆返回了。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们诉说着过去没见面时的事情,互报平安。因为心里惦记,所以一直牵挂。遇见你们,是我们的情缘,其实,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每一个学校都能遇见像你们一样的人,呵护我,关心我。尽管最后都是离的很远了,但是感动一直都在。

三门峡之行 三门峡之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门峡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h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