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是乔治·奥威尔最后也是最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在《1984》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疯狂的集权主义社会,人性、自由、思想通通被扼杀、控制。
该书出版后反响巨大,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三千万册,和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俄罗斯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小说三部曲。直到今天,《1984》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政治寓言小说之一。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期间的反纳粹斗争。也正是由于他个人的这种特殊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集权与民主、社会与人类理想都有很深刻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1984年,当时国家的领袖被称为老大哥,没有人见过老大哥,也没有人听过老大哥的声音,但老大哥的照片随处可见,老大哥的教诲萦绕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在这个国家里,最恐怖的莫过于思想警察。思想警察是党的核心成员,是党的代言人,他们对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密切监视着国家里的每个角落,办公室、食堂、广场、商店,甚至是家里都有监控的店铺,不管你在哪里,睡着还是醒着,工作还是休息,洗澡还是在床上,友情、爱情、娱乐,睡梦时的话语甚至脸上的微表情都被一点不漏的监视着,而一旦发觉你有背叛老大哥的行为,就会遭到思想警察的缉拿。平日里,没有人知道思想警。他的身份,他们潜伏在你的身边,有时就是父母、兄弟、妻子、丈夫,甚至是自己的孩子。
这个国家里的人们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他们始终坚信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才是力量。
但是有一个人怀疑这一切,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温斯顿。温斯顿39岁,脚上有静脉曲张性溃疡,身体瘦弱,发色单薄。是大洋国真理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事和战争,人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妇育部负责分配可怜劣质的生活必需品。为了保证党及其所有教义永远正确,所有档案、统计数据,甚至老大哥的讲话都要不停的篡改、删除、伪造。
温斯顿日常的工作就是根据政治需要,遵从党的指示去篡改不符合当前政治宣传需要的新闻。例如,党说大洋国从未与欧亚国结过盟,欧亚国永远是大洋国的敌人。
温斯顿却清晰的记得,在四年前,大洋国与欧亚国曾站在同一阵线联盟,但是他必须根据党的需要去篡改这个历史。而真实的记录只存在于他的记忆中,有一天也会永远的消失。正如党的宗旨,谎言在历史中流传下去,就变成真理。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
在经历日复一日篡改历史、伪造谎言的工作中,反抗的声音出现在温斯顿的心底。温斯顿怀疑老大哥是否真的存在,也极其厌恶这样的集权统治。虽然他也会跟周围的人站在一起攻击异端颂养老大哥,但他深深的憎恨着这个独裁者。他是唯一一个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想要拥有思想自由,努力保持人性的一个人。
于是他开始冒着生命危险写日记,写下真实的所见所闻,写下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是他保持清醒的方式,是他除现实生活之外的主观世界,也是他反抗的主战场,温斯顿在自己的简单公寓里寻得一处电瓶视域范围之外的位置,带着恐慌,他写下了足足半页纸的打倒老大哥。
温斯顿也清楚的知道,思想罪已经犯下,就永远藏不住,幸运的可以躲过一时甚至几年,可被抓的命运不会改变,大洋国里,逮捕总是会在夜里执行。在你熟睡时被突然惊醒,粗暴的手摇晃着你的肩膀,电筒照着你的双眼,一圈冷峻的面孔出现在床周围。被捕以后会经历严刑拷打,甚至直接被铲除,然后你的名字被注销,你做过的一切事情的记录被清除,彻底从人间蒸发。可即便这样,温斯顿还是继续写着日记。除了写日记之外,温斯顿的内心还有一种信念和希望,即除了他自己,一定才有与党为敌的人。
一天,在温斯顿所在的档案室召开的仇恨会上,温斯顿注意到两个面熟但从未说过话的人,其中一个是黑发女孩,她们经常在走廊里擦肩而过。她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只知道她在小说司工作。女孩样子大胆,差不多27岁左右,一头浓密的黑发,脸上有雀斑,动作敏捷。温斯顿仇恨所有女人,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因为他们总是党最死心塌地的信徒。而这个女孩就给了温斯顿这样一种印象,就是他比别人更危险。另外一个是男的,名叫奥布兰。奥布兰高大结实、幽默冷酷、文质彬彬的外表吸引了温斯顿的注意。尤其在仇恨会上,奥布兰种种无意识的动作表情让温斯顿觉得奥布兰并不是党的忠诚拥护者,他可能就是反党组织兄弟会成员。
虽然温斯顿无法确定这一猜测到底是真是假,但是他对奥布莱没有戒心。温斯顿在日记里写道,不管奥布兰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没关系,因为奥布兰至少是个能理解他,可以和他交谈的人。温斯顿在阁楼的长廊里又一次邂逅了那个黑发女孩。女孩借故意摔倒之机,往温斯顿手里塞了一个小纸条。温斯顿控制着内心的紧张和猜测,把纸条展平,映入眼帘的却是很大的不规则的三个字,我爱你。有那么几秒钟时间,温斯顿震惊了,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再次确认这几个字。是的,那是女孩向他表白的字条。温斯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感觉有了活下去的欲望,他想拥有他。
于是,他们开始了秘密交往。女孩名叫朱莉娅,26岁。她和温斯顿一样,骨子里都有着叛逆的个性。温斯顿知道,党的目标不仅是阻止男女形成互相忠诚的关系,更是要扼杀性的快乐,因为性欲就是敌人,不管婚内还是婚外,都不允许。为了躲避监控,两人的约会地点一再变化着,从荒原的以外,到教堂的废旧塔楼,再到林顿先生商铺上面的房间,在这个小小的二人世界里,他们尽情放纵着自我。随着交往的加深,茱莉娅慢慢的走进了温顿的内心,唤起了温斯顿的爱意,使他陷入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柔情中。他希望他们是已经结婚十年的夫妻,希望他们能在大街上一起走着,正大光明无所恐惧的说话、逛街。他最希望的是能有个地方让他们可以不受打扰的待在一起。
因此,温斯顿做出了一个大胆又疯狂的举动,他先是租下了林顿先生的那个房间方便约会,又去找了党员奥布兰,向奥布兰坦白他们是思想犯,也是通奸者,想加入与党对抗的地下组织,为他工作。温斯顿本以为这样,他和茱莉亚的未来也许会有希望,但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次约会中,温斯顿和茱莉亚被捕了,他们所住的房间里早已安置了监控电幕。
原来,温斯顿最信任的盟友奥布兰其实就是思想警察,那本散布反党组织兄弟会的谣言书籍都是他写的。他们已经注意温斯顿七年了,就为了等温斯顿露出马脚逮捕他。在此之前,温斯顿和茱莉亚并不知道在仁爱部会遭遇什么,只是猜测会有拷打药品、记录神经反应的精密仪器,通过不让睡觉、单独监禁以及无休止的审讯,一步步击垮你。可事实却比想象更残酷,两个人都为爱经受了各种酷刑。
起初,温斯顿在遭受折磨的时候,他只是极其详细的交代了和茱莉亚幽会时所发生的一切,但他认为没有出卖他,因为他没有停止爱他,他对他的感情依旧。温斯顿用最后的理智坚守着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仁爱布拿出了最恐惧的刑罚,老鼠,让老鼠肆意啃噬人的脸部,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它发出了怯懦的呐喊,咬茱莉亚,咬茱莉亚,别咬我茱莉亚,你们怎么咬它都行,把他的脸咬下来,啃他的骨头。
温斯顿最终放弃了爱情,背叛了茱莉亚,被党国改造成功,他什么都接受,接受了二加二等于五,接受了只要党国说的话就是真理。然而,当他终于真正热爱老大哥时,一颗期待已久的子弹射穿了他的脑袋,温斯顿永远消失在了大洋国。1984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普通人温斯顿。在面对不可抗的命运时,他用自己温柔的力量进行了反抗。可能他的反抗是懦弱的,是渺小的,是保守的,是残缺的。但在一个众人绝罪的时代,温斯顿依然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的独立意识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点点星光,让我们看到过丝丝希望。
作者奥威尔自己曾说,我并不相信我在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必定会到来,但是我相信某些与其相似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有人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人类最为宝贵的就是具有思想自由。当普通人的思想被控制到极致,那是一个如此恐怖的世界,即使活着也形同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