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里的大领导要到扶贫点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扶贫工作队提前一天一一即便是礼拜天也还是赶到了村里。
村里的工作氛围仿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隐隐然有一种大战来临前夕的不安。两位80后女村干部从昨天一早开始便在村委会电脑前忙碌着,收集整理并打印各式各样的精准扶贫资料,汇报材料。村书记、主任还有我们扶贫工作队员,在镇里分管扶贫工作镇长的带领下分别下到大领导可能调研到访的农户家,作各式各样的准备工作,打着各式各样的预防针……我联想着:县里、镇里的领导们是不是也不停的在忙碌着呢?
也正是因为市里大领导到扶贫点调研工作,我们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也提前一天赶到县城,今天一早便到了村里候着,准备迎接大领导的工作检查。
我一直纳闷来着,大领导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本就一个正常的工作行为,也是大领导的工作职责所在。作为下一层级甚至下几个层级的官员犯得着如临大敌般的准备这、准备那吗?凡是精心准备过的东西一定有虚假的成份,事物的自然呈现才是真实!为应付什么而精心准备的行为本身就有欺瞒的意味。如此浅显的道理人人本能都是该知道的。但这些精心准备的各类行为,却又是我们这些人高度共识自然选择的结果,有相当程度的自觉性,是理所当然的!诚信与欺瞒这一道德上的悖论竟能在迎接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上得到完美的协调与统一。
约莫上午十点,一台警车打头,五六台骄车组成的小车队依次停靠在村委会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
按照每个人心中约定俗成的尊卑次序,一群人环迎了上去。
大领导很亲民,下车后与帮扶单位领导、镇干部、扶贫干部、村干部还有部分村民一一握手,表示问候。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亦享受到了亲切的问候,莫感荣幸!
稍事停顿,镇里书记镇长便昭呼着引导着一行人上了二楼会议室。会议室不大,却已经收拾得窗明几净。可以围坐十多个人的椭圆形会议桌铺上了干净的兰布,桌上摆放的标牌已为各位领导安排好了座次,每个座位前均放置了一瓶矿泉水。
大领导落坐后,手指着面前的标牌,口气温和的说:在最基层开个会,这些个繁文媷节就不需要了吧,是不是太多余了?书记镇长忙不叠站起身来收捡着桌上的标牌……
县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主持着会议。首先,照例是代表谁谁谁表示对大领导的欢迎,大伙掌声热烈。然后是各个层级的扶贫工作主体依次介绍情况、汇报工作,重复且冗长……静眼观察,与会的人都显得极其认真,拿着个笔在面前的小本上不知是记录着什么还是在书写着什么,表情平静认真又显着真诚。你不由得佩服这些人的耐心与修养。
工作汇报完了,接下来当然是聆听大领导的重要指示。
大领导必竟是大领导,说话语气平缓、自信、中气十足,表情亲切却又显威严,让人自然感受到一种气场。
听了同志们的汇报,我对同志们的工作表示满意、肯定!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也在稳步推进……(此处省略若干字)那些经再次精准识别后仍在册的贫困户,其脱贫方案有了,结对帮扶责任人也都落实了,并进入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在这里我想强调和建议的是: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脱贫,必须以贫困户的脱贫为工作抓手,帮扶责任人要与村支两委、与贫困户签订脱贫军令状,责任人应承诺确保帮扶对象按时脱贫。不脱贫不解除结对帮扶关系,直致你帮扶的贫困户真正脱贫为止。
大领导的悲悯情怀苍天可鉴!私下里我总觉着大领导说的有哈地方不大对劲。
整村推进精准扶贫责任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政府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政,依靠人民付予的行政权力,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为所有人谋福利一一包含精准扶贫是各级政府的当然职责。大领导的"军令状说"从法理上混淆、模糊了精准扶贫责任主体。试问,帮扶责任人,既便是国家公务人员个人,他有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吗?客观情况是不能。作为个体的人所能掌控、整合的社会资源几乎没有,既便是签订了所谓的军令状,也不可能确保自己帮助的贫困户按照要求脱贫。结对帮扶一一作为一种扶贫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其作用只能定位在营造一种对贫困户人文关怀的整体社会氛围营造、扶贫政策宣讲、致富信息的多元提供上,总之是辅助性的扶贫,是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的一种补充形式。
"军令状说"是一种主观憶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官僚主义,是一种变相的卸责!
结对帮扶从字面上讲,是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大领导可能并不了解结对帮扶的实际情况。
农村贫困户实在太多,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根本不能覆盖所有贫困户,而大数据平台上又必须留下结对帮扶的痕迹。因为需要痕迹,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一名村干部结对帮扶十多户、二十多户贫困户的所谓结对帮扶现象自然产生。除了能满足痕迹管理的需要,不可能对十多二十户贫困户有实质性的帮助,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
也许有其他大领导从大数据平台上发现了这一荒唐,纠正为每一个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对象不得超过九户。帮扶户数的调整难道就改变了实质上的内容!
一阵的胡思乱想……
会议很快散了,大领导忙着去了另一个重点扶贫村。目送远去的车队,心里升起一阵的落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