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批判性思维: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作者: heming | 来源:发表于2016-12-03 13:53 被阅读0次

    批判性思维:对外来的信息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有一定的质疑。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没有批判性思维,就容易迷失。而要进行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啥是“事实陈述”

    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 无“对错”、无“好坏”
    • 有“真假”
      注: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容易用“非真即假”、“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问题,至少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在自然科学等理工科领域是这样,但在社会学领域许多是涉及“灰色地带”。想起高中生物,就喜欢做有确定数值答案的题目,对于那种“画好几条白线”文字性描述的开放性问题头痛不已。

    “事实”的可验证性

    既然有对错,就可以”证实:或者“证伪”

    • 可验证,并且显然
      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很容易判断真假,不容易引发分歧。
    • 可验证,但不显然
      例:某人拥有多少总资产。可以验证,但需要花点力气。
    • 不可验证的
      例:发生在久远年代的历史时间细节,除非发明时光机,否则一些事实是在现有科技水平上无法验证的。

    哪些“事实陈述”值得争论

    第一类,通常不需要争论;第三类,争论也不会有结果
    因此,如果要跟别人争论某个“事实陈述”的真假,先看是不是第二类的,然后再看是否有足够的性价比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去争论。

    “事实陈述”的可信度

    并不是所有“事实陈述”都值得或者有精力去验证,这时,我们可以分析事实陈述的依据,来判断我们是否可以相信。

    • 第一手资料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未必完全可信。
      1、说这话的人不可信。比如“狼来了”的故事,会让他的可信度下降。
      2、认知偏差(幸存者偏差):例:魔术表演,事实并不是你看见的那样。关于幸存者偏差也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有较多的学问。
    • 第N手资料
      1、第一手资料有问题的话,第N手资料也好不到哪里去。
      2、信息转手次数越多,信息衰减通常越严重。

    啥是“观点”

    陈述自己主观上的一些东西,受陈述者主观影响。

    1、无需思考,得出的观点

    包括
    1、感官体验: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条件反射。不存在“真假对错好坏”。
    例:“今天好热啊!”-----有人觉得热,有人冷,并不能说谁对谁错。(但如果大家都觉得冷,你觉得热,别人有可能说你‘有病’)

    2、价值观偏好:受到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影响,就像思维定势一样,做出的评价是不经大脑的。
    例:我喜欢吃辣。
    注:一般无“真假对错好坏”。但涉及到【政治、道德领域】的价值观偏好,就有好坏之分:

    • 如果某个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中,都得到赞美,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是“好”的;反之,都遭到批评就称为“坏”的。
    • 不过呢,能称得上“好的”价值观不多,能称得上“坏的”价值观也不多。大部分公共领域的价值观,都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这些价值观,可能在某些历史时期或某些文化中被赞同,而在另外的历史时期或另外的文化中,被排斥。比如“性取向的问题”就属于这种中间的灰色地带。
    2、经过思考得出的观点

    1、靠猜测,主观臆断。“拍脑袋决策”就是这样子。
    2、使用归纳、演绎法得出的观点。有时会有偏差和谬误。关于思维方面的偏差和误区,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点。

    哪些“观点陈述”值得质疑和争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应该比较清楚了:

    • 对于“感官体验”和“私人领域的价值观偏好”,质疑是没有意义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
      可惜的是,有许多人非常热衷于这类争论。比如:不同明星的追星族会互相争论、不同球队的球迷也常互相争论、甚至不同品牌手机的粉丝也会互相争论。可以分享、观摩,争论则毫无必要。
    • 对于“经过思考得出的观点”,这方面是可以进行质疑和争论的。但要注意两点:
      1、 要考虑性价比——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质疑和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
      2、 反驳别人的观点要讲究境界。

    对知识分子而言, 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王小波 (作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kc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