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事实”和“观点”有多重要呢?
这是我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审辩式思维”)的起点。具备这种思维的孩子,对于任何一个观点,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马上听信,而是谨慎求证。因此,他们长大后能保持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批判性思维是美国名校最重视的学生培养能力之一。
即使孩子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学会分清事实和观点的不同,对其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今天少年商学院微信就分享欧美国家的代表性案例,给大家一些实操建议。这些案例中,他们借助的工具,我们的孩子每天也在接触,那就是——新闻。
“事实”VS“观点”
美国小学课堂上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教孩子is that a fact or opinion(那是一个事实,还是观点)。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间的,是事实。
足球是比跳舞更好的运动,是观点。
说白了,事实,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而观点,是表达一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须证明,而且每个人的观点可以不同。对比来说,就是:
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先攻克二者概念上的不同。
在美国小学里,常常有一些关于事实和观点的展示板,随时训练孩子们辨认它们的区别:
老师也会帮孩子们归纳出“事实关键词”和“观点关键句”,帮助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判断:
不可轻信“大实话”
等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就要开始明白:有些信息确实是事实,但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最常见于孩子每天接触到的新闻。
比如,同样报道一个事件,《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许说的都是事实,但讲述方式不一样,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对读者头脑形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英国一所中学的一堂历史课,就专门做了这方面的讨论。
下面这张海报,分别是二战结束后,法国、德国和英国三国的海报,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价值偏向却大相径庭。
(法国的海报)
(德国的海报)
(英国的海报)
第一幅来自法国,法国是战胜国,但是战争结束后,向德国要求赔偿一直不顺利,德国一口咬定自己没能力赔偿,搞得法国没办法,干脆派了一个军队,跑到德国一个城市里,把整个城市给推平了……然后发出了这海报。
老师引导大家思考的问题是:
这些漫画是否真的对于研究历史有价值?
这些当然能记录那个时候法国人最真实的感受,但是反映的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历史状况么?
媒体发布这样带有非常浓厚偏见色彩的漫画,引导的社会风气健康吗?
……
这种讨论,就是为了启发孩子们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算媒体说的都是事实,我们也要多方调查,不要被表面的信息暗示所影响。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才能尽可能客观地还原整个事件的真实全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