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事,教育先行。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甘肃省着力围绕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科学规划、谋篇布局,确保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砖一瓦见初心,民生工程暖心坎”,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既完善了教学设施,也能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暖心住房、安全食堂、干净如厕”,让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截至目前,2022年甘肃实施的29个教师周转宿舍项目(925套)中,28个项目已主体完工;全省605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已全部建成并达到投入使用条件;全省24个城区中小学增学位项目已全部完工,新增学位25722个;全省261个新建、改扩建厕所项目,已全部建成并达到投入使用条件。
推进教育为民实事项目,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守底线思维才能将大事办细、办好、办实。从确立实事目标任务到执行标准以及后续资金安排、实施步骤,全党上下、社会各界初心不变,为办好属于甘肃学子的义务教育设施贡献力量。实施过程中,责任明确、推进“五包抓”机制,力求按照任务时间表高质量完成惠民教育项目。监督上,健全“周周有报表、月月有通报、推进有调度、督查有实效”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成果温暖万千师生心田,从根本上保障师生共享这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些年来,陇原教育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基础教育步入公平优质发展新阶段。甘肃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2012年的57.52%、84.87%、80%提高到2021年的93.3%、97.3%、95.3%。农村义务教育承担农村青少年的培养任务,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的人才支持,推进“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项目,师生工作、学习环境得到质的提升。特别是增学位项目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名校办分校的思路靶向施策,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有效解决了群众“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可以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减轻农村居民负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进农村居民的福祉。
教育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合力共筑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才能促进农村教育提质增效。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和弱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乐见教育实事办好办实,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人才培养活力。(韩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