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白鹿原》太精彩动人的缘故,不断搅动我的悲悯情怀,让我多次泪如雨下。
表妹看到昨日在朋友圈发的文章和感慨,禁不住发微信说:“哎哟,别人看书高兴,您这是看难过哩[可怜][捂脸]”。可见我入戏太深,让一些亲朋好友难以理解。我回微信说,其实泪水可以清洗人的肺腑,同样能达健身之目的。
我自感耳闻目睹他人身上发生(包括书本上、屏幕上、闲谈过程中知晓的)的事件因我之好恶而伤心难过,或者深受感动而落泪,就像我写文章描述内心的爱与恨一样,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种基于善良而产生的悲伤是对受害者的同情和悲悯,只会给自己增添改变这种状况的勇气和力量,而不会让自己受伤。至于因为真善美的义举而感动得流下泪水,更是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对情怀的滋润,对意志胆识的强化。又何苦之有,何乐而不为呢?这大约就是阅读经典作品最大的益处和收获了!
因此上黎明即起,来不及洒扫清除,就翻到《白鹿原》第二十九章,继续!
这一章从朱先生编写县志遇到经费困难,给县府讨要无果,仍坚持不懈写起,下来是白孝文把一张讣告拿给朱先生看,告知鹿兆海在中条山阵亡消息,以及十七师和县府决定在白鹿原联合主持召开公祭大会,邀请朱先生到场并讲话。朱先生哀痛不已,愿为兆海守灵。随之回想了兆海临出发前讨字、相互交流、留下那枚铜元交朱先生保管、朱先生嘱托兆海狠揍日本鬼子并留下毛发作念的过程。还有鹿兆海葬礼筹备与举行,朱生生带头率七个老先生从提议到准备直到赶赴抗日前线,在渭河渡口被茹师长阻截,知悉鹿北海死因及十七师已撤至潼关进山围剿红军的内情后,又返回白鹿书院的过程。末尾是鹿兆鹏和白孝文分别劝说黑娃离开土匪窝子归顺保安团的一系列情节。
这一章的故事情节甚多,作者力图通过每个人物在重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刻画和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
首先是朱先生。朱先生因讨要编纂县志经费不果竟然忍不住撂出一句粗话,“办正经事要俩钱比毬上割筋还难”,把县长骂得很难听。
当朱先生得知要在白鹿原上为鹿兆海召开公祭大会,灵柩要运回原上时,他不顾长辈之尊,既要去迎灵车,还表示要为兆海守灵,声言民族英魂不论辈分,双手掩脸哭出声来。
朱先生此前曾因不晓鹿兆海是去中条山打日本鬼子来求字自勉而袒露自责。后亲自磨墨写下“砥柱人间是此峰”和“白鹿精魂”两幅字以作勉励。还是朱先生叮嘱北海要带回一撮倭寇毛发作为念物;朱先生为他的学子兆海守灵,兆海捎回的四十三撮念物也在祭礼上焚烧。
是朱先生提出要奔赴战场,并带领七位老先生在公祭仪式发抗击倭寇的宣言。
又是他,对老妻朱白氏在离别宴席上沉静的祝酒辞、“你们八个打死一个倭寇都划得来!”表示赞叹。却对鹿兆鹏透露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兆海不是日本人打死,是在进犯边区时被红军打死表示愠怒。对兆鹏代表组织劝说他甭去中条山战场的言辞表达了强烈不满。他认为是中国人就应该到窝子外头去咬,咬死倭寇才是正理。不光谝嘴,自己先身体力行。
还是朱先生,在去战场的路途被截阻,茹师长说明缘由捅破兆海死亡底细之后,悲哀地长叹,对窝里斗感到绝望之极。以致后来的县志卷把“匪”换成了“军”,故意留下漏洞……
其次是黑娃。黑娃在大拇指中毒而亡后,终于接受白孝文的劝降,同意弟兄们的呼声,归顺了保安团。
白嘉轩为鹿兆海公祭仪式、族人祭奠仪式的隆重举行,奔波于人前幕后,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视兆海为全族全村的娃娃,务必把后事为好。不仅如此,他提出两条动议:用祠堂攒存的官款给兆海挂一杆白绸蟒纸、一杆黑绸蟒纸;用祠堂官粮招待各方宾客,减除鹿子霖的支应和负担。白嘉轩为兆海的死亡,扬起的脖颈上那颗硕大的喉疙瘩滞涩地滑动了一下,肿胀的下眼泡上滚下一串热泪。使在场的族人简直不忍一睹,沉默的庭院里响起一片呜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