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目送》

读《目送》

作者: 艾小夕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21:58 被阅读93次

这是一本龙台先生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散文集。书中多次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的成长,父母的老去,那种渐行渐远的,无可奈何,深深地引起我的共鸣。

看到一些书评,有人说,此书完全颠覆了龙应台先生,以前在人们心目中犀利、睿智的形象,这完全是一本小女人罗嗦的叙述。

我没有看过,龙应台先生以前写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目送》是我对他的第一次了解,我认为人都有很多面,也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生命的感悟,会逐渐有所不同,曾经犀利的战士,如今更多的包裹了女性温柔的外衣。可是谁又说,这不行呢?

我渐渐地体会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面对人生的分离,我们有多少不舍,就有多少无可奈何。

作者总是以他犀利的情感和独到的笔触,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共鸣。

对死亡在猝不及防降临时的震撼和惊觉,这段文字描写深刻到位

>父亲的死亡,像海上突来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扎心了。兄弟姐妹的感情会在父母走后的日子情归何处?

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很恰当的比喻啊!同根生,日开夜合。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多少次这样的重逢,也会想起已故的父亲。如他在,我会否陪他身边,听他讲往昔点滳,在我童年及少年缺失的记忆里,父亲是怎样的人?我此生不再有这样的机会修复记忆,也不会有机会在他年老的时光陪他前住某个他心里的牵挂之地……

>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有时无声的陪伴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真而细致地“摆布”她,她静静地任我“摆布”。我们没法交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还有什么,比这胭脂阵的“摆布”更适合母女来玩?
多么温馨的画面,愿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够和她这样相处
>“你看,”我搂着她,面对着大镜,“冬英多漂亮啊。”

小时候是妈妈这样的关爱我们,等妈妈老了,老到如婴儿一般失去了记忆,我们能否有这般的爱心和耐心,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温柔以待。见过身边太多对失能老人的疾言疠色,却并不是出于不知感恩,而是缺少温柔的爱能力。

作者对母亲的体查入微让人感动。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Ⅱ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感慨作者敏悦的观察和她总能置身局外的眼界。高楼的格局可不正是码起来的货柜吗

>把四十四户人家像四十四个货柜箱一样一层一层堆叠成大楼,每一个货柜门都是关闭的,

生活的气息跃然纸上

>椰汁炖肉的香气从厨房那扇门弥漫出来,在楼梯间回荡,像一种秘密的泄漏

非常佩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像这样的功力不是仅仅文笔而得来,还有有深厚的感情,生活经验和阅历。

所以说,这本书,无论是从写作,还是生活,都让我收获良多。

相关文章

  • 读《目送》

    《目送》有散文的特质,又有杂文的锋利隽永。 每篇文章篇幅不长,却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文中所写尽是生活琐事,却蕴含着...

  • 读《目送》

    这是一本龙台先生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散文集。书中多次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的成长,父母的老去,那种渐行...

  • 读《目送》

    我喜欢龙应台的那句“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约会”。我们从青年开始感受一个人走过的路途,观赏一个人走过路边的...

  • 读《目送》

    昨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龙应台的《目送》 龙应台在书中记录了父亲的衰老到死亡,母亲的失智。面临父亲一点...

  • 读《目送》

    <孩子> 孩子们,永远的不放心。 “我”难得和华飞见面,怕他淋湿很自然地递伞给他,他却嫌弃了起来,这么小的雨带伞多...

  • 读《目送》

    这本书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中的一本,写的是龙应台对父母及亲情关系的思考,不同于其他两本书中母亲的角色,在本书中我们...

  • 读《目送》

    无论是你有一小时、 半小时甚至十分钟, 随便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 读一会 就会想喝杯茶 放下书, 望望窗外沉思一...

  • 不必追

    --------读《目送》后感 《目送》是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

  • 目送我的人|(读《目送》有感)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久不动笔,笨拙到不知道...

  • 读《目送》有感

    一句“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可怜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目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o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