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608天】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
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
今天是【陪伴得力量】亲子共创营2.0共读第四期,继续阅读《家庭教育指南》,这次是阅读原则4: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威廉 · 詹姆斯”
今天探讨的主题有4点:
1,润滑与师长的关系
2 ,提升家人朋友的情感
3,善于发现孩子特点
4,有效沟通孩子不足
一,润滑与师长的关系
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你没必要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中介入太深,但是,润滑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责无旁贷。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一学科,老师也是人,会因为孩子的爱而更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关系好了,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探讨的过程中,首先有个前提: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学前的准备,比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对学科的信心(如从小阅读,加强识字量,打好学习的基础等),这样一来,进入正式的学科学习时,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也有助于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
其次:对于“责无旁贷”,我们专门做了探讨,其中涉及到两点,是孩子主动请求帮助我们再去帮忙?还是家长随时关注孩子并且去干预?
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家长应该时刻去关注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做好“润滑剂”的工作,关注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及时发现孩子的状态,都有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孩子进入初高龄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慢慢学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关于关系的情况,然后及时给予支持。
二,提升家人朋友的情感
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和家人,朋友接触,常在一起玩,感情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比如多聚会,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优点)
不擅长表扬怎么办?——有些“严父”确实觉得“指出孩子的不足”的作用更甚于“表扬孩子”,但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孩子建立自己的信心,如果总是不断挑剔孩子,孩子就会自我怀疑,甚至无法接受他人的赞美,会有“不配得”的心理阴影。
因此,我提出“严父”可以尝试一个方法:试着去写下孩子的优点——比如一个星期一次,或是一个月一次等等。
如何写?很简单,真实地写下“所见”——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孩子体现了什么样的美好品德,并为孩子拥有这样的品德,真诚地表达祝福“希望他日后保持”——赞美的方法,也同样可以遵循以上。
相信这样的“夸奖卡”,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美好的礼物!
而且这个“夸奖卡”也很适用于夫妻关系,有些男生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因为夫妻之前,也同样需要“被看见”,“被赞美”,感受到自己被爱,被需要。
道具可以是一张卡片,以及用于收集卡片的盒子,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
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我们的家人,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人。
四,有效沟通孩子不足
书中提到: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越是要想办法找到孩子认可的特点,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来,家长可以做一些提示,并一起分析,最终让孩子逐步接受。这样,家长传递给老师的认可,就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同时,想方设法从老师哪里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传递给孩子。如果老师提出了一些孩子的问题,不要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可以在与孩子定期反思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让孩子认为是你观察得出的。
还有一点我的小小浅见,就是一提到孩子的不足,家长容易紧张,而且容易上纲上线,觉得需要批评,指正,严厉,惩罚,恐吓,似乎这样才能让孩子改正。但其实完全不是,”指出孩子的不足“,并不是要把父母放到孩子的对立面。
首先自己的立场要摆正: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批评者,一个严厉的父母的角色。
而是,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引路者,孩子的不足,我们一起慢慢调整,需要手把手地指导和引领,以这种心态去和孩子沟通,去引领,这样孩子会更加乐于改正。
写在最后:
正如这句话”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我们作为大人,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水知道答案》一书中,连水都会在赞美声中变得更美好,更毋论是我们的孩子,因此,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陪伴孩子不断完善自己,是父母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会更好地欣赏自己,完善自己。
感谢大家一起共读,也感谢您的阅读,关于“赞美”,大家还有其它的想法,也请大家继续留言探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