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惯的东西太多,一定是自己有问题,同有此理,也是外界有问题。想想也怪,总是在看不惯的地方,浪费过多的精力和脑力,影响生活的乐趣。但同样,这些看不惯,也会增强我了解和适应看不惯的结束。其实看不惯,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会理解,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作化解看不惯。
坐在地铁上,看到普罗大众,再拿着手机追肥皂剧,在玩手机,在不屑于旁人或者说对旁人毫无尊重或者理解的目光和举止,我顿时会非常看不惯。
看到办事室里东家家西家家的八卦人类,我也会看不惯。别人的事情,就那么好奇,非要议论别人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我也会看不管我的朋友圈,到处炫耀各种梗,比如秀恩爱,谈佛系,做自己。我会扪心自问,这手机,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很好。这看不惯有什么问题?难道芸芸众生,必须通过朋友圈来告诉别人,我很用心,很幸福,很有教养?这等等的看不惯,汇聚在一起,就是我对看不惯内容的部分理解。
难道到了21世纪,科技文明,人们只剩下手机和瞎聊或者靠朋友圈而生存了吗?我一直是带有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天天拿着手机,去寻找知识或者生活的乐趣,我们真的会真正拥有?看不惯,有人会说,多了去了。的确如此。但偶尔看到,有人在地铁里看书或者温暖的传递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我发现,这是种享受。也偶尔会看到,有人在践行知行合一的承诺,再恪守信誉,而并非朋友圈而已的时候。我相信,还是存在很多看惯的事情和人。
但后来细细想想,看不惯,自古以来,各路神人或者贤者,或者像我一样普通的人,大有人在。看不惯,又是何必这样计较呢。真的再有时候,会想想,教育与做人哪个重要,你们可以细细想想。或许这个类比不恰当,但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总该了解吧。
在王小波先生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我看到他的哲学文章开头的前四章节里,至少已经发现了三处:“参差百态,或者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的字眼。我以为,王老师,也在会在困惑看不惯的事情上,但罗素先生的“参差百态,乃人类幸福的本源”在开导他,让他从看不惯的泥潭中拔了出来。
话说,让喜欢虚度时光的人继续虚度,让喜欢朋友圈过日子的继续过日子,让喜欢聊是非的继续聊是非。我把它也当做生活的样子,只是我只选择,我要的那种生活。百态,就百态,幸福不幸福不知道。我要让自己过上我想过的生活才是最关键滴。
这其一就是将看不惯的人和事,不要说忘掉,而是理解或者说柔软一点,就随它去吧。命是我的,精神也是我的,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自己也会经常看不惯我不自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看不惯自己,这个必须讲。开始我觉得我有问题,后来发现,我确实有问题,但这个问题或许属于人类,共有的。
那么净化我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看不惯别人,不重要,但看不惯自己的时候,我是否可以静下心来,也不要人云亦云或者随波逐流的口是心非呢?这需要深耕,需要开悟,也需要经常自省。
我喜欢讨论,我最喜欢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而不自由的展开讨论。因为,这种讨论或者反省,于我而言,就像病人要吃药一样,一样一样的重要。
你们是否赞同,我不需要太多关注,我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是否,敢撤开嗓子,真正的叫喊几声,哪怕是我的忧郁,还是我的挫败,还是我的喜悦,这都是我的生活,和我们人类共同经历和面对的生活。
看惯,其实很简单,重心再重一点,集中精力,去成长和了解自己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