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篇原创文章。
在一个团队中,当熙要上前说话时,周围刚还在小声说话的人会突然安静下来,坐在偏远处的人会主动走过来挪到她的正前方,大家都仰着头等待她开口,她的登场,她要说的话,仿佛拥有一种巨大的磁场吸引力,目光都落在她的身上。
熙的文字真诚、清澈、灵动、充满探索和思考,如一只美丽的小鹿在山间林中奔腾穿越,踏过溪流,在身后溅起折射着阳光的水花,执着向前,在追寻属于她生命的七彩圣地。文字折射的心路身影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
可是,这样一个有灵气爱思考又在周围人眼中闪闪发光的女孩,却在分析自己的文章中出现“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意思(因她是我身边的人,我不想引用她的原文,只是用我的话表达出了她原文中传达的意思)。
我必须承认,我看到熙写的那句话时,我石化了几秒,然后震惊、心疼、不解以及“她怎么会这么想自己,我们眼中的她完全不是这样的形象”的情绪和想法一起涌来。
虽然她年龄很小,但在我眼里,是闪闪发光的,而从周围人的反应,也不难看出,她是非常有魅力的。可是,真实的她,和她眼里的她,却完全两样。
熙的某部分自我评价非常低,低到尘埃。
而转念一想,其实我也没必要觉得她好像“另类”一样,很多人,其实也包括我,都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刻。别人负面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情绪瞬间低落或者爆发,或者情绪压住,外表看不出来,心中脑袋中各种自我否定自我评判的声音和分析却随即扎来。
为什么会这样?
引用王树在《透析童年》里的一段话:
“是什么位居我们生命的核心?是什么支配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有五种核心限制性信念: 第一、无资格;第二、被抛弃;第三、无意义和无价值;第四、无助感;第五、无望感。这五种核心限制性信念,隐埋在我们生命的最深处,我们很少能够明晰地觉察到它们,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做了我们生命的“老板”,每时每刻都在左右我们的思想,牵制我们的情绪,主导我们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它们弥散在我们生命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熙文字中出现的极低的自我评价,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交不到朋友,在一次活动中,周围的人甚至她“最好”的朋友都孤立她,她“无价值”的感受被瞬间激活而爆棚,当童年没有获得足够价值感的满足时,就会有太多这样的情绪困扰着童年的我们。
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样自我鞭挞的时刻,我们把“我”和“这件事”混在一起了,“这件事”不好或没做好,于是“我”也是不好的了。
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把两者分开,分得很开。“我”是好的,“那件事”可以想办法改变。
其实很简单,只是要觉察到这一点。
下次见到煕,我要大声告诉她,你有多闪光多有灵气多么美。
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存在本身,即有价值。
把“我”和“那件事”分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