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cbde3684e293663f.jpeg)
01
吕蒙正在《破窑赋》中写道:“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哪怕再怎么得势,也还是要收敛点比较好。别人再怎么贫穷,也不能欺负。因为人世间的一切事儿,都重复来,重复去,周而复始。
在当下,你对别人做了什么。在未来,别人就会对你做什么。也就是说,你对别人善意,别人也对你善意。而你对别人凶恶,那别人也会对你凶恶。
有一位中年人,在40岁那年,就对自己的父母不太好。二十年过去了,他自己也老了。没想到,他的孩子,有样学样,也对父母不好,让他感觉到寒心。
他感慨,我的孩子在名牌大学毕业,受到过高级的教育,为什么还会对父母不孝顺呢?
孩子的孝心,跟他们受过的教育无关,只跟父母的一言一行有关。父母是不孝的人,那孩子又怎么可能是孝顺的人呢?
一个人,晚年过得好不好,孩子是否孝顺,能不能安稳到老,都是一场轮回。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5d4bf4eb93e8b951.jpeg)
02
当下,我们怎么对待老人。未来,后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
近段时间,看到了很多“特别冷血”的说法。特别是年轻人和中年人,都觉得老人的遭遇很正常,甚至还说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像这样的观念,其实是不太好的。一旦形成了这种“社达”的观念,那老年人的生活,会过得不容易。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更不容易。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今天,我们抛弃了老年人。未来,等我们老了,是不是也让后代来抛弃我们呢?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类的历史,始终是一场循环。
就拿“孝顺”来说,今天我们孝顺了父母,对他们好。等到了未来,我们垂垂老矣了,孩子才会对我们孝顺。
就拿“晚年生活”来说,今天我们让老人过得安稳。等到了未来,后人才会让我们过得安稳。不论做什么,后果都是“一报还一报”的。
人,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觉得当下对老人不好,后人就一定会对自己好。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自己的内心不够仁慈,别人也不会对我们仁慈。
03
晚年过得好不好,要看四五十岁的遭遇。
晚年过得如何,不仅跟别人的态度有关,还跟自己的一举一动有关。自己早年做得好,晚年就安稳。而早年做得不好,晚年终将活得不幸。
有这么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位职场的“拼命三郎”,在45岁的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就选择拼命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后来,这个人到了五十来岁,就没了。他的岗位,照样被人顶替。伤心的,并不是他的老板,而是他的家人。在弥留的那一刻,他后悔了,只是无法重来了。
现在有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扛得住,就透支自己的身体,甚至为了某些事儿而拼命。如此下去,很容易会埋下“病根”。
江湖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赚钱而不保重身体,也许赚的钱还不够给医药费。”
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健步如飞,身强体壮,而有的人体弱多病,连上楼梯都喘气呢?就跟早年懂不懂保养自己的身体有关。
人之记忆,也许很快会遗忘。而生活的记忆,那是永恒存在的。你做了什么, 它就记录什么。到了未来的某一刻,好报坏报,都会统统降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e0bcd3ec5e4fc490.png)
04
人活一世,不仅要思前顾后,还要尊重因果。
有这么一个词,思前顾后。大致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儿,都需要考虑这件事的前因,以及最后所造成的结果。这前因后果,简称“因果”。
一般来说,早年的因,会造成晚年的果。比如存钱,你早年有存款,活得安稳,那你的晚年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他早年的时候不存钱,也活得不安稳,中年的时候更是一贫如洗,被疾病缠身,那他的晚年,真的能苦去福来呢?
那些骗钱的江湖术士,为了骗你的钱,也许会跟你说苦去福来。只是,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了,一直都过得不好的人,晚年照样过得悲惨。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23/ff32fb37d5671ff3.jpeg)
为了晚年着想,最好要尊重这两个因果。
首先,尊重“父慈子孝”的因果。自己年轻的时候,不要做不孝之事儿,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所谓“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尊重“未雨绸缪”的因果。还未老去,就该为自己做好准备了。该存钱要存钱,该养生要养生。千万不要等老了,才临时抱佛脚。到那时候,佛也许会一脚把我们踢开。
人生的一切,都是一场“周而复始”的轮回。当下做了什么,就得承受什么后果。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