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给和他同处一个城市、收入尚可、平时来往密切的9个好朋友群发了条信息。
信息的内容是“目前遇到点事,需要借几千块钱,一个月之内还。如行的话回个电话,不行的话回个信息吧,也不要紧,我等你回复。”
最后他收到了7条信息和2通电话。
在收到所有人的答复之后,他发现给他打电话愿意借钱的是平日里来往不那么密切的两个朋友,而且以前他也从来没有帮过这两个朋友什么忙。
而其余七个人是往日里最喜欢麻烦他的,小到修电脑搬家具,大到借车借钱,或多或少的都曾找他解决过麻烦。
他说,从那一刻开始,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在他心里就只有这两个朋友了。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这样,遇到麻烦,总是下意识的去寻找那些我们曾给予过帮助的人,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帮过他,他肯定也会帮我们渡过难关,可真的是这样吗?
曾经看到过一个犹太商人的故事。
二战时希特勒下令抓捕犹太人,一个犹太商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寻求自己非犹太裔朋友的庇护,以求全家能够在这次磨难中逃生。
关于应该求助父亲的哪一位朋友,两个儿子的意见相左,大儿子认为应该去找带着他父亲发家的木材商人,毕竟他之前帮过父亲,再次提供帮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这个木材商人已经很多年和他家没有来往了,小儿子觉得应该去找声名鹊起的银行家。
这个银行家是跟着他父亲才捞到第一桶金的,并且在他之后的职业生涯中父亲也给予了他诸多帮助,银行家自己也多次在公共场合说过很多感激他父亲的话,并许诺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去找他。
两兄弟自此分开再也没有见面,二战结束后大儿子从美国回到德国。他在集中营的档案中查到他弟弟在敲开银行家的门之后就被银行家检举抓捕了,并且他家人存身之地也被银行家供出,所有人都在集中营中遇难了。
然而大儿子在当年找到木材商后就被连夜秘密送往美国,幸免于难。
许多人认为,要获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予恩惠。
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生活中真正对你忠诚的往往是那些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大部分疼小不疼老,那是因为我们在子女身上倾注了太多精力,所以会更加在乎,其实在乎的是我们自己的付出。
同理,帮过我们的人我们可能只是短暂的感谢一下,但是面对我们帮过的人,我们的真实心态是希望对方好,其实是不愿看到我们的付出付之东流罢了。
因此换位思考一下,在自己遇到麻烦时,尽量不要将自己看作是布施者去求助曾经帮过的人,而应把自己当做是受恩者去求助帮过自己的人,这样碰壁的可能才会小一点。
还有就是善待经常帮你的人,学会感恩。对于自己经常帮助的人,看开一点就好。
毕竟很多时候你以为人家是一生挚友,其实你只不过是陪了个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