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三毛和荷西,许多人的脑海里涌现的都是她笔下的如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三毛与荷西的结合,激发了三毛无数的创作灵感,开启了她流浪派文学的创作之路。

在三毛的文字里,她就像一个孩子对撒哈拉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她乐观,坚强,自信;她笔下的荷西也可爱得像个孩子,会害羞,会犯错,还会纠结中西方之间的各种双亲称谓差异。
三毛曾说,她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因为她的文字更多的是在说关于自己的东西。
我相信很多女孩子和我一样喜欢三毛,因着她那浪漫的爱情,她那笔触下流转的动人诗歌,曾给予了许许多多女孩向往美好爱情的期盼。
但是很多人都活不成三毛的样子,因着这个世间只有一个荷西。
三毛大量的文字,让我们记住了三毛对待这段情感的付出及其对荷西的热爱,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荷西的默默付出与守候。
在《见字如面》的那一期,我听到了荷西写给三毛母亲的信,那时候,我才知道,在撒哈拉的岁月里,三毛的情绪已经一度不稳定,甚至要靠药物维持才能够勉强入睡;更曾经一度逃离了挚爱的荷西跑回了台湾。
荷西在信里如此写道:近年来,三毛得了很严重的健忘症。也请妈妈常常告诉她,我叫荷西,是你的半子,是她的丈夫。请每天她洗完澡要睡时,就提醒她三次。这样我才好骗她回来。 谢谢妈妈。千言万语不能表达我对你的抱歉,希望三毛不要给你们添太多的麻烦。我原以为我还可以忍受她几年,不想她自己逃亡了。请多包涵这个管不住的妻子,请接收我的感谢。

真爱并不总是光鲜美好,真爱是荷西六年的等待,是他在撒哈拉给三毛开辟了天堂般美好的伊甸园,真爱是荷西,不管三毛多任性、敏感、胡闹,荷西总是愿意守着她。
许多年后,我再回头看三毛怀念荷西的文字,我想,三毛那颗对爱情的炙热,也随着荷西的离去而冷却。
很多男人追求三毛,或因才华,或因名利,或因仰慕,但是唯有荷西对三毛最质朴、最真诚。
就像三毛录音里说的,18岁的荷西天真的像个孩子一样向三毛表白了,让三毛等他六年,三毛当场拒绝了他的表白并警告他不要再见面。
此后的六年里,三毛之后又谈了两次恋爱,遭受了情感上的打击,她早已忘记了荷西的约定。六年后,荷西如约而至,向三毛求婚了。
三毛看着满墙都是自己照片的荷西的房间时流泪了,她说,这辈子我不嫁给他嫁给谁呢,她说我现在嫁给你还来得及吗。
这就是真爱的真相。
在你所有艳羡的爱情故事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在为这段情感掌灯。有些人累了就走了,有些人烦了,就逃亡了。能够走到最后的,是在那个人快要倒下的时候,另一个人学会了拥抱他。
或许上天觉得三毛太闹腾,让荷西离开了人世,三毛才会知道:这世间唯有荷西,也只有一个荷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