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种种思潮在社会蔓延的时代,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日益缺失。面对这样的现状,该如何改变现状,唯有阅读——经典阅读才能改变这个现状。整本书阅读因此被提上了日程。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整本书的教学,应该如何去面对呢?吴欣歆教授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有理可依。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比照阅读比较感兴趣,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一书中这样写道:“所谓比照就是互相对比参照,人或事物相比,对比”,“对比阅读”需要对比,还需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探究,即在阅读中自觉地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事物对比参照,区分细微的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原因。对比阅读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前后勾连,在人物和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建立起联系,生成更为丰富、完整、深刻的认识。
我对此很是赞同,用文本来解读文本这个方法是极好的,因为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且学会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逐渐搭建自己的知识大厦。
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这部书中吴教授还给予了我们具体操作上的三个层次:其一,立足一点展开,形成完整认识。立足在哪一点上呢?我们可以关注带动整体理解的局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局部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能够解释人物的典型特点的,表现情节的重点章节,体现环境的突出特点的等等。一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由若干个关联点串成的完整的形象,在阅读时发现了一个点,我们就应该要有意识地去寻找“更多的点”,有点而线,从而形成对人物比较完整的认识。
其二;选择对比角度,理解形象。整本书人物形象众多,有些书中人物形象可以比照,比如:《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简爱》中简爱与彭斯海伦等等,通过对比让学生发展思辨思维并且让学生在丰富阅读的同时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阅读思考,从而进一步探究该人物形象中包蕴着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我们选择对比参照的视角不同,阅读发现就会不同,但是无论我们选择那种视角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阅读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其三:对照同类形象,探究文化背景
对照阅读不仅可以进行同本书的不同人物的对照,还可以进行不同文本的同类形象的对照,这样可以让学生经由文学解读过渡到对文化的思考。对照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由人物变化所折射的不同文化观念。比如《简爱》中,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先生,后又回到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不同的选择同样折射出简爱的观念,“在灵魂平等和金钱平等两个方面,简是有一个权衡的,她最终决定离开桑菲尔德就意味着她认为在爱情中,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当她再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时,他已经变得一无所有,象征着他财富地位的桑菲尔德已被大火烧尽。此时的简爱却得到了叔叔的丰厚遗产”19世纪的英国,财富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爱情和婚姻,身处其中,对财产敏感始终影响着简爱的选择。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化背景对人物的影响,也看到了人物本身所携带的本土的文化基因。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作品人与事的敏感度,运用好对照阅读,带领学生沿着文字走向文本的深处,在对比阅读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从而在阅读发现和阅读成果之间搭建一条新的通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