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帮着刘备治理蜀地时,特别强调用严刑峻法,很多人因此怨恨叹息。
法正为此找诸葛亮说:
以前汉高祖刘邦入函谷关,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
现在,您借助权势,占据一州,刚刚建立国家,还没有施加恩惠,进行安抚,就压制百姓。
从外来客与本地主的关系来讲,客人的姿态应当降低,希望您能放宽刑律和禁令,以适应当地人的意愿。
诸葛亮回答说:
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因暴虐无道,政令苛刻,造成人民对它的怨恨,所以一个草民大呼一声,天下就土崩瓦解。
汉高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宽大的政策而获得很大成功。
刘璋糊涂软弱,从其父刘焉那时起,刘家对蜀地的人两世的恩惠,全靠典章和礼仪维系上下的关系,互相奉承,德政不能施行,刑罚失掉威业。
蜀地的人专权而为所欲为,君臣之道,渐渐破坏。
给予高官表示宠爱,官位无法再高时,反而被臣下轻视;顺从臣下的要求,施加恩惠,不能的时候,臣下便会轻狂怠慢。
蜀地所以到了破败的地步,实在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引起的。
我现在要树立法令的威严,法令被执行,人们便会知道我们的恩德;以爵位限定官员的地位,加爵的人便会觉得很荣耀。
荣耀和恩德相辅相成,上下之间有一定的规矩,治国的主要原则,由此清楚地显示出来了。
参考《资治通鉴》
评论
诸葛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方案,要比法正不根据现实状况只照搬先例要有用的多。
可见教条和先例有时候是不能用在当下的环境和场景之中,只有依据真实情况,多放了解后制定的方案是有效的。
所以法正的说法幼稚了,孔明的说法让人敬服。
对此,大家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