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品的迷恋大概追溯到每个人的童年。这些物品可能是一块石头、颜色或者图案别致的卡片、妈妈做衣服留下的布块,或者正盛时的不同形状的花瓣,一旦这种迷恋触动了情绪的某个点,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和收藏,然后把它们当做宝贝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过了些日子,或许某天你翻找东西的时侯又发现了它们。石头和卡片已失去了色泽,布块也再普通不过,而那些夹在书页间的花瓣也早已失了颜色,变的干枯、脆薄,变成了时间里的一段证明。
孩子对美的认知需要引导,要定制阶段的目标让那颗童心得到收获和感悟,以此成长。心里留存好奇的余地,循序渐进,直到形成轨迹。这是教会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怕孤单的方法。
但大部分人缺少这样的条件,只能任由天性来选择。少年人的情绪和感知是不受控制的,完全出于本能,当受了到外界的影响不懂得还可以求助外援,日积月累最终变成情绪上的苛疾,融合为身体的一部分。
不懂自身隐藏的症结,一味地苛责外界,寻找多方的理由来规避责任,最终形成习惯,行为受情绪的控制和奴役,循环往复。这是很多人存在的问题。要从自己的内在来寻找,在成年后还能承认自己的懦弱和无能,而不是躲在年龄的面具里,这具备一定的勇气。它的可贵在于懂得低头并不放弃成长,懂得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河里捡回家的小石子,整齐地摆放把它们;记得妈妈做衣服留下的那些好看的布料,那时我还有长长的辫子,它们变成我发尾的点缀;记得那本压满花瓣的书,也记得沿着火车道捡拾丢弃的彩色包装袋。它们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我知道,我又想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