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目标,或者活法吧。
缘起是昨天看书的时候,某个片段触动之下忽然涌现出“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
这话大家应该不陌生,小学课本里有专门的一篇课文。
爸爸带着偶尔上钟楼看城市远景,引导她发现“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而后的从商生涯遇见大的变故时,这个启示帮助她顺利过关。
而昨天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除了说想到它的愿意,还多了一层考量——
为什么我们非得去罗马呢?
这个隐含假设之前似乎一直没有考量过,默认为我们就是得去罗马,而后想方设法地看有什么路可以到达。
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去巴黎,或者别的城市呢?
这话迁移出来的考量其实对每个人都有多一层的意义。
比如我们一直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问题是为啥非得当人上人呢?
又,我们对于“成功”的界定有一些世俗价值观之下的数据和纬度,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些字段而努力。
但是,为什么“成功”的定义只能是那个呢?
换成另一个——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不可以吗?
很多时候我们内在都会升起无边的比较心,以至于有个段子说,我们的快乐就是比亲戚家孩子的工资高几百块。
我们就这么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维度之下了……
可是,不同人的轨迹和目标似乎是可以不同的呀。
有的人是鹰,最好的状态自然是鹰击长空。
有的人是鱼,最好的状态自然是鱼翔浅底。
龟兔赛跑,为啥乌龟要跟兔子赛跑呢?
就因为“更高更快更强”吗?
为啥不比游泳呢?
我估计乌龟一定赢得了兔子,毕竟兔子貌似不会游泳。
这个类比迁移出去,又回到了那首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自然界有万千种生物,自然该有万千种活法。
而世界上七十多亿人,理应不止一种活法,不止一个人生目标。
想到这一点,也许内在的比较心会稍微好一点。
不过,更难的似乎就来了——
这一生,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打算怎么度过这一生?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再后续的岁月里时时思考,不过好的是,至少我们知道了生命有许多可能的活法。
原来那句话后来还想到了第三层——
我们大多数人走着走着容易把手段当成目标本身。
一个案例是许多年前看的一个事件——
大概是美国淘金热的时候,大家都去挖金子,然而有个人赶晚了,搞半天没有多少进展。
准备放弃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挖金子,但是没有多少人做后勤支持,必需的食物和淡水、工具维修,反而成了大家的刚需。
于是他就专门做这个生意,后来他赚得比大多数掘金的人多得多。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是“牛仔裤”的诞生,我这里只描述了其中一个版本。
掘金只是手段而非目标,大家的目标是发财致富,但是在掘金之路已经黯淡无光的时候,却只有少数人记起自己本来的目标是什么。
我想,这个故事值得警醒。
当然,还有一种是常态,很少有人真的想明白了自己要什么才上路的。
不过,至少也别忘了边走边想,这一趟生命旅程,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到底打算怎么活出这份可能。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