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溯源
建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建阳史称建宁,由建瓯管辖;盏在官场上既有步步高升之意,也是文人墨客以茶会友的会客之道。
现今的建盏各地均有,但唯独在闽北沿袭着古法烧制,不添加任何人工化学制剂,原生矿物加上纯草木灰拌入烧制,自然健康,烧制作品基本回归天然。
建盏烧制工艺多样,首先在尺寸上除了15寸的盏较少模具,其他的基本都有。
因为上釉方式的不同,建盏呈现不同的色泽与滴釉花纹。
没有完全两个相同的建盏,这也说明建盏的价值决定本身有客户的喜好。
建盏真实的工作坊
要拜访的杨师傅,烧制建盏已经10几年了,对建盏文化和建盏工艺颇有研究,说话间带着艺术家的气息。
看他蓄着山羊胡子,留着七八年代才有的分头,从他身上就已经看到历史。
进入他的工作坊,第一间一层层的摆满了未上釉的胚,与胚房相对的是作品展示区。有紫釉,黑釉,黄釉,缩釉。其中的缩釉作品,其实是次品的演化,只是因为它呈现出规则的美,出炉量非人为所能控制,反而会有爱玩的玩家给出极高的价格。
既然有市场能否通过手工来控制呢?可以是可以,比如在内釉面用小刀划出一条一条。但烧出的作品花纹过硬,没有自然的美感。
杨师傅展示的作品除了次品都有证书,我问次品为什么也一起摆出来呢。黄师傅介绍说:这些次品是绝对不会卖的,它们只是在某个方面出现小的瑕疵,如果没有瑕疵将表现出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建盏作品,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等同于出土于宋代的残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建盏一半的价格体现工艺,一半体现建盏师对美学的理解。杨师傅自己报名参加了助理美工师的学习。他笑称年轻时不知道要学习,反而现在把它抓了起来。我说:学习有时真要达到一种认知的高度,既是自己的兴趣又是自己的追求,加上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第二间是电炉房,电炉上有两个电子表用来记时间,一炉盏需要电烧约12小时,再冷却约12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杨师傅打开一个电炉,看着很大的一个炉子,只有中间的一部分用于烧建盏,其它的部分填充了大量海绵状的东西。我好奇的摸了一下,黄师傅提醒道:这种物质有刺激性,容易让皮肤发痒所以尽量不要碰它。
杨师傅继续介绍说:“一炉能摆放五六十个盏,烧制的结果往往难以确定,精品是可遇不可求,普通品与次品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看着电炉底下丢弃的一堆次品,可以想象烧制的过程还是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只不过老师傅可以根据经验尽量提高出炉的成功率,一般能达到70以上。
建盏的生产的标准化之惑
原来一只建盏的生产在一套百来平方的套房就可以进行了。这与我原来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应该要在郊外,一个就地取材的大型场地里,建成类似于工厂的车间,进行批量化生产。实际上,在建阳1000多家的建盏生产者都是以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存在。他们取材统一到南山,因为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原材料已经被政府控制。
目前能做到所谓批量化生产的是德化和景德镇这些生产陶瓷的厂家,因为没有本土原料,他们分析了建盏的物质构成,使用化学添加的方式,不仅能呈现建盏的外观,而且更加靓丽,关键是可以做到标准化。
但,这已经不是建盏了!
建盏的烧制有两种方式。
柴火烧制是传统古法的工艺方式,建盏呈现出比较单一的颜色,感官上会比较柔润一些,从一些出土的残片上就可以看出。
电炉烧制的出现让建盏的工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的温度能稳定在1300度,闷烧的建盏亮泽更为雅光,不仅用于装食材的器皿更加安全,特别是滴釉的美丽纹路,也让茶道多了一些美的意境。
建盏市场,谁主沉浮
现在建阳的建盏生产已经成为政府的扶持项目,正因为此,这几年发展迅速,出现千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建盏市场,北方会比较大一些。福建本地因为市场很透明,利润已经很低了。
北方的水质便硬,建盏的天然充分可以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所以用于饮茶能提升茶的柔性。
要想进入建盏市场,必须对建盏的烧制和建盏本身蕴含的文化要有所了解。一个建盏的价值固然烧制的工艺格外重要,但如果你没有恰当的包装与文化上的修饰,就很难卖出一个好价格。
建盏本身具备美观、实用、健康、寓意等特点。所以你不仅卖的是建盏,还卖的是故事。
目前在建盏市场有三家占据了建盏的高端市场,建盏一出炉,往往属上名字,价格就要翻上几方。
他们市场做得早,加上代理商的不断的市场推广,如同建盏市场的三架马车 ,让其他的烧制者很难逾越。
但仅仅如此,好盏常常一盏难求。
不过,我更喜欢那些默默的耕耘者,他们爱建盏,研究建盏,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每年总能推出创新的作品。
建盏市场的百花齐放,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写于2017.4.5水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