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参加了鲍阅老师的一个静心之旅课程。虽然课程已结束,但我选择把点评的作业整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次疏导学习。
温故而知新,学习使我们觉悟觉察自己的当下,那老师的点评就是智慧的指引。所以特别喜欢老师的点评,也珍惜每一次点评后的触动心弦。
第一次作业关于买打折的衣服,老师就说要让我们觉察内心,是不是自己的价值感低,觉得自己就只配穿打折的。我确实有点自我价值感低,总是自我否认。我觉得那么贵的好看的都是别人穿的,它不适合我。打折的刚好,价钱实惠,也没有压力。
所以无论是买衣服还是买其他物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我们不再过多的追求物质,极简,反倒是一种境界。
我分组发圈设置,这是我近一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去年坚持在朋友圈打卡了365天的日记,我把一部分人也关闭365天。其实我觉得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另外的一面。老师说如果我们不把这一部分东西成长好之后,它会很消耗人的能量。甚至有的时候一个人他会有点儿分裂。他在这个状态是这个样子,他的那个状态又是那个样子。
对呀,我在家庭是贤妻良母,我回到村子里就是先生的妻子,孩子的妈妈,我只有在城里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始学习,静心修炼。有时我也认为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不重要,只要自己每天在进步,不要颓废就很好。但我们活在世俗中,怎能不需要别人的鼓励呢?
一个人要在不同的状态里切换很耗能的。所以,以后我会慎重考虑认真做自己,大胆的发圈。毕竟大家都奔忙的,你的朋友圈只是在乎你的人才会去翻看的。
我说看到孩子浪费我就很生气。
老师回答我,“当一个人过于节俭的时候就会错过生活当中很多有爱的瞬间。凭我的智慧,我会悟道,会明白老师想表达的意思。”
她又给我强调了一下,因为我们两代人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我不要用我的限制性信念去要求她。她们现在啥都不缺所以体会不到疾苦挨饿的日子。有机会还是让她多体会生活,多看看那些受苦的人就会明白。
这一点上我还需要去觉察自己。也许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家里穷,自己比较节俭,所以我用我的行为也要求别人。只要不是过于的浪费就好,活在当下,要学会享受一些美好!
既然孩子浪费,那么我们就把她扔掉的东西在循环利用给她做个榜样。
我说我爱对孩子发脾气,发完了又后悔自责自己。老师说发脾气就发脾气,每个妈妈都有的。我们可以反思自己,但不要去指责。阅微的妈妈已经是孩子最大的幸福了。没有完美的妈妈,我们已经在成长的路上,这是孩子们的幸运,这么想就不要自责了。
我在昨天的作业中说,在嘈杂的环境里,我不能静下心。老师说:“不能十分平静是正常的,现在世间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平静?我们在世俗中修炼自己,知道自己不平静,有了这份觉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30岁就开始觉察,到了六十岁,就会很厉害很厉害的境界了。”后来老师又说她看好我。这些鼓励的话赋予我满满的能量。
一个人需要被认可,需要被点拨,一个人需要不断的鞭策,才能更好地向上成长。收集老师的这些点评,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也以便于自己以后不断的学习。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人生的路没有捷径,但我如果我们能沿着保持智慧的头脑,受智慧人的点化我们是不是就少走几道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