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职场妈妈在迎来孩子的考试季时,或多或少都不由自主的各种抓狂和紧张,或许还有些小歉意吧?
孩子的考试需要家长一起备考?
如果留在家里陪他,帮他温习功课,他就会有个好成绩?显而易见,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会对他的期望更高。而且,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由自己的行为而带来后果。做不完,就只能在家继续做功课。
成绩后面是对孩子自身的肯定?还是对家长的交代?其实,考试只不过,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每一次的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学习的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及调整。
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试的目的是在于一个个不断总结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找到一个值得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不是吗?
活动规则既定,为什么要改?
当我们定下来的活动,到临行时却发现原来,家中那个可爱的熊孩子没有按时完成自己的课业,此时,你有多纠结,他就有多注意,我们所有的决定也许就直接影响他对我们底线的试探。而每每这样的“对峙”中,原则和底线就这样被设定。孩子,如果现在不明白这样的道理,那么"原则性"在他那里就会成为空谈。
我们需要和孩子有安全的相处距离吗?
我们是父母,同时也社会人,有着对自身以外的各种关系的关注的需求,例如,有对父母关注的需求.;有对朋友关注的需求;对社会关注的需求……
而所有关注需求中都需要存在一定安全距离,太过,就会对对方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而现实是,人不是计算机,而是社会性动物,性格各异,我们不可能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回应去生活。
这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样也适合我们和孩子。
而当所有的关注只在孩子,只在孩子和我们自己之间的时候, 孩子和我们的关系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这过份的关注让我们会对孩子有着更高的期盼,这对他们,对我们都是不公平的。
也许,孩子的最终成长就在于他离开父母独立地生活。
我们在期望孩子的同时也在被他们期望着
家长会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妈妈你多陪陪孩子”。
什么样的陪伴才是双赢的付出,才是最合适的陪伴呢?任何陪伴都有成本,任何选择都有代价,都有不足和取舍。
当孩子可以考出比他现在更好的成绩时,我们对他的要求和指责也不断在上升,或多或少就会对他的现状表示出不满,因为他可以做的更好。
我们在要求他们做的更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实,我们自己有没有在进步?我们有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我们有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在嫌弃他们进步慢的同时,有没有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成长?他们的成长远远是否跟得上我们的期待?
矫正过往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全程陪伴,还是加以调整,找寻一个较高效率,更适合我们沟通的一个方式?
在不顺心时,我们更倾向于考虑孩子有什么错。例如,如果他把袜子扔到地上,而没有放进污衣篮里,我们会觉得他们是懒惰,没记性;例如,如果他抱着手机玩游戏时,我们就会责备他总想着玩……也许,我们更需要停下来听听我们又是如何被期许的?
想一想,此时期的孩子是懒惰,还是他想的事情和我们不一样?
一天,小帅同学认真和我说,“Mum,我和我的朋友们对妈妈都有个意见”
“神马?”
“就是呢,妈妈一看手机就不理我们小孩子”
原来,9岁的他们已经不再是照单全收的年纪,孩子们有着他们自己逐渐形成的观点也更期望我们多点关心而不是一味批评和指责。期望和被期望,理解和被理解在熊孩子和职场妈中无时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