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
大多数好学的妈妈都会接受过赞赏教育或者叫赏识教育。很多人会把正面管教等同于赞赏教育。其实不然,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孩子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
正面管教更多地是正向引导、正面意图引导。一件事情的发生,带来了不好的结果。但是如何看待这个结果,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这可能会是批评孩子的导火索。存在这种情况的家庭,很容易唯分数论,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出现为了拿高分而考试作弊的行为。久而久之,成绩便会走下坡路。
从正面管教的角度来说,孩子没考好是一个契机——发现问题和帮助孩子的契机。我小时候,若是有科目考了不及格,我爸爸一定会和我一起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我们一起去发现知识掌握、学习习惯上的不足。那么这次考试就会成为我学习提升的转机。同时,我也学会了日后遇到同类型的事情时,如何查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掩盖自身的问题。
勇于面对自身问题的孩子会更有担当。所以,同一件事我们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收到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那么,对于孩子的赞赏,要分情况用。并不是什么事都赞赏。曾经有一位妈妈就跟我说,我们对孩子从小夸到大,可是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赞赏无效有几个原因:
一、赞赏不在点子上
赞赏不可改变的特质,比如漂亮、聪明。孩子有自我的认知,知道自己究竟漂不漂亮。父母所说的漂亮,可能和情人眼里出西施差不多。成绩说明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一定是智商。在父母眼中很聪明的人,考试总是倒数,孩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认同父母的观点。
当然,是否存在很聪明但考试总是倒数的孩子呢?存在的。而且大部分考倒数的孩子,通常都是聪明的。我的孩子原来就是这样,但我是这么对他说的。你如果不那么聪明就好了。他很吃惊,一是他并不认为成绩不佳的自己是聪明的,二是他原本认为聪明是好的,为什么在我眼中反而成了不好的词汇。
我解释到,因为你太聪明,所以你一有机会就会钻空子、走捷径;因为你太聪明,不肯踏踏实实地学习,下苦功夫,所以学习的成效不明显。不过,有小聪明的人往往难有大智慧。
二、赞赏无时效性
赞赏在事情发生的当下立即回应。过了一段时间再赞赏则一点用都没有。比如,我在辅导孩子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地方我算错了,孩子立即指出。我立即就会夸他听我讲解的过程中非常专注,大脑一直在运作,并且基础知识已经越来越扎实,否则无法发现妈妈的问题。
我最近对一位妈妈提出一个寒假作业要求,用一个不同的视角重新看待孩子。每天告诉我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夸赞。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对家长提这样的要求呢?因为我们家长习惯性给孩子找茬(这也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的习得),这同样在强化孩子负面自我认知。
懂得夸赞的妈妈也同样会收获一位懂得赞赏的孩子。因为ta会习惯性习得。
三、频繁夸赞
再好的事情,重复多次之后就会变成理所当然,会失去一定的效力。事事都赞赏,语言的份量会变轻,轻到可能会感觉像是在拍马屁。
有一对夫妻上电视,主持人问太太,先生最让她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太太回答,是他先生有一次给她做了一顿美味的早餐。平常都是太太给先生做早餐,先生偶尔做一次早餐,就被太太记在了心里。我们想象一下,这位先生如果天天给太太做早餐,有一天忘了做,结果太太会有怎样的反应?
很有可能反而会抱怨。
赞赏是外在动力,我们需要通过赞赏的行为去促进、强化孩子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认知。比如,我赞赏孩子很专注、数学基础越来越扎实。我的赞赏会转化成孩子的自我认同。因为这些本属于他已经拥有的特质,他只是通过我的发现而看到自身的特质。当他自我认同了这些优秀的特质,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和强大。
我们需要防范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赞赏而去做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我们会拥有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我想这也不是父母所期望的。
赞赏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赞赏的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品格。比如,守时、尊重、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勇敢、有毅力、坚定、刻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