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眉山明珠“三苏祠”(上)》
“三苏祠”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了民众做了不少好事,赢得了历代文人、普通百姓的赞誉和好评。
三苏祠内众多的名人墨迹、题词前,是游人驻足最多的地方,也是我拍照的重点部位。
下图:位于“来凤轩”西侧的“墨莊”。
“墨莊”匾额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宋代征西将军岳飞所题。

下图、“墨莊”内的名人题字 自左至右:臧克家、赵朴初、启功、任白戈、吴伯萧为三苏祠的题词

下图、 “墨莊”内的名人题字 自左至右:王首道、方毅、陈毅、朱德、张爱萍为三苏祠的题词

下图、 “墨莊”门口的对联


下图、清康熙十一年,济南名士王士祯的题诗

下图、木假山堂 简介

下图、 “木假山堂” 宋凤起书 对联: 书窗正对云洞启 丛菊初傍幽篁栽

下图、 后排柱联: 瑞莲花作科名草; 木假山开文笔峰

下图、 “启贤堂” 李一氓题

下图、启贤堂对联:是父生是子家学一门自昔名声弥宇宙 难兄更难弟象贤两弟至今俎豆重乡邦

后排柱对联:门前万竿竹 堂上四库书


下图、 启贤堂内 苏味道像及苏氏祖先牌位


下图、 启贤堂内景

下图、 启贤堂对联


下图、 对联: 傥仙魄归来湖山亦觉故乡好 与邦人偕乐亭子何妨以雨名


下图、 “快雨亭”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
对联: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下图、快雨亭 简介

下图、对联: 静者所怀相与无与; 贤哉真乐自然而然。


下图、苏宅古井





下图、 连鳌山全景壁画

下图、 三苏祠正殿内 苏洵 塑像

下图、 三苏祠正殿内 苏辙塑像

下图、 三苏祠正殿内 苏轼塑像

下图、 三苏祠正殿内对联

下图、 三苏祠 对联: 从岭海间拥节南来每怀鹤观游踪画图笠屐空千载; 向纱豰行驱车西去喜挹蟇颐秀气忠义文章萃一门。

下图、 正殿介绍

下图、 三苏祠正殿对联 边柱:
参谒觉殊迟公昔辅宋櫖忠媲美韩欧仅慕英风披大箸 从戎嗟太早我愿投戈讲艺再携铅椠来逰此地拜先生


下图、对联: 杨庆远题 清光绪十九年
宦跡缈难寻只搏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煉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下图、 三苏祠正殿

下图、 文献一家 后面对联:明德亲民政道怀仁尊孟子 行云流水文风放逸祖庄生

下图、 苏过 苏轼第三子塑像

下图、 苏迈 苏轼长子塑像

下图、 苏迨 苏轼次子塑像

下图、匾额: 灵沼遗香 对联: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选自苏轼词)

下图、匾额: 玉局风流 乾隆御笔

下图、匾额: 坡仙遗范 康熙御书

下图、宋孝宗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碑 乾道九年(1170年),公元2007年刻

下图、宋孝宗赠苏文忠公太师制碑 乾道九年(1170年),公元2007年刻

下图、对联:文章千古三苏壮 翠盖丛中数鸟飞


下图、明嘉靖九年刻:三苏先生祠记碑(右)
清嘉庆十一年刻:重修苏祠新置祀田兼筑方墙门道记事碑(中)
清嘉庆十八年刻:新建木假山房记(左)

下图、蒋中正护祠碑(最高者),其左侧为刘湘护祠碑

下图、 苏逊 苏辙第三子塑像

下图、苏適 苏辙次子塑像

下图、 苏迟 苏辙长子塑像

下图、对联:乡云在霄挺此和淑 高风冠世集其清华

下图、 三苏祠正殿全貌

下图、 三苏祠前厅介绍

下图、匾额“文献一家” 清道光眉州知州洪运开 书

下图、后排对联 清康熙进士张鹏翮 题 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图、 前排门枋对联:萃父子兄弟扵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徵千变纵横识共源 郭绍虞 题


下图、 三苏祠前厅全貌

下图、三苏祠正门 黄字对联: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 堪称楷模千秋景慕永馨香 辽东姜书阁撰书
白字对联: 北宋高文名父子 南州胜跡古祠堂 向楚撰文 刘孟伉手书

下图、三苏祠 正门 简介

下图、瑞莲池

下图、瑞莲亭及瑞莲池 简介

下图、瑞莲池 对联:眼明小阁浮烟翠 身在荷花水影中


下图、 瑞莲池亭

下图、 洗砚池介绍

下图、 洗砚池和影壁

下图、 影壁上苏轼书法真迹刻石:天石砚铭并序

下图、 天石砚铭并序 赵汉儒刻石

下图、 1981年五月 启功先生的题字刻石 录苏轼语

下图、 苏东坡“墨妙亭诗”

下图、 祠内道路旁的原石上刻有苏洵题字

下图、 消寒馆右侧的前亭

下图、 消寒馆内的苏氏宗族介绍




下图、 华国锋(原名:苏铸)也是苏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




下图、 消寒馆 正面

下图、 消寒馆左侧前亭及对联

下图、 百坡亭 全貌

下图、 百坡亭内的对联



下图、百坡亭 简介

下图、 远望披风榭

下图、 三苏祠内栽种的竹子品种众多,山头坡脚、墙边屋后、桥头池边到处可见,或密或疏,皆错落有致。怪不得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下图、 百坡亭西侧的假山

下图、 百坡亭桥西端


下图、 “八娘伴母”塑像 苏八娘为苏洵小女,苏轼、苏辙之姐。程夫人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之母。


下图、 “八风亭”对联

下图、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八风亭”

下图、 “式苏轩”全貌

下图、 赵朴初题“式苏轩” 对联: 千里共婵娟飞来双白鹭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下图、 对联: 秀气禀嘉峨诗书画堪称三绝 暮年越岭表清慎勤亦有千秋

对联:


下图、 三苏祠内的茂林修竹

下图:“楚颂园” 现已成为茶座
对联: 似此父子兄弟萃与一门那许忌才归造物 能以经济文章传之千载何妨读学让儒家

下图、 未开放的“景苏楼”大门紧闭

下图、 景苏楼的长联

对联:公本不羁才恨当年知遇难逢浪迹黄州惠州儋州杭州消磨许多经济
我生频吊古叹此日名流空望逰心诗集文集词集赋集越发无限激昂

下图、 “好竹亭” 一对父子在下棋,要是父子三人同弈,岂不是历史重现!

下图、 位于“三苏祠”西门内的假山“文峰”

下图、 立在“三苏祠”西门内的石刻“苏府”

下图、 三苏祠导游图

下图、 三苏祠简介

下图、 “三苏祠”西门

下图、 西门的对联

下图、西门外侧对联:诗笔离骚亦昔用 文章尔雅称吾宗

下图、西门:行书联 上联:志超万有宦途偶侨寄人间荣枯姑置度外

下联:才高一世书海惯翔逰寰内山水尽涌毫端

全文完
2010-08-26 14:21 发表
2014.4.28=362
2018年11月26日,阅读:1534,评论:41,(网易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