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通往美好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

通往美好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

作者: 兔葵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1:04 被阅读0次

    最开始吸引我读这本书的是这样一段话:

    解决问题与创造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解决问题是采取行动,排除某种状况——也就是排除问题。创造则是采取行动,让某种事物出现——也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东西。不管问题是什么,大致而言,任谁都无法彻底解决它。如果不知道该怎样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你就会面临接踵而至的新问题。只有创造,你才不会遇到问题。

    发现并解决问题普遍被认为是相当重要的能力,可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每当解决掉最严重的问题,第二大问题会变成最大的问题,问题生生不息,永远解决不完。而作者换了一个思路,告诉大家,不要试图解决问题,而是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把它创造出来。

    作者 Robert Fritz 是获奖无数的作曲家,同时担任编剧和导演,喜欢研究音乐结构、电影结构、系统结构与大自然秩序的结构。他将自己的心得与人类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创办了「创造技能」课程。《最小阻力之路》是他的第一本书,从这本书开始发展自己的结构动力和创造过程理论。

    他在一开始抛出有关生命的三个洞见,也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1. 生命就像一条河,每个人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前进。当我们想要改变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的模式、思考方式时,即使短时间能成功,不久之后又滑回老路子,这是因为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已经被决定了。
    2.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生活中的潜藏结构决定的,也就是河床。人们通常聚焦于自己想要达成的短期或长期目标,而忽略是什么样的生命结构带来这样的目标。
    3. 生命的潜藏结构是可以被改变的。用一个全新的结构替代原有结构,从而改变最小阻力之路,从根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结构太抽象,其实就是任何事物的基本组成,音乐的律动、小说的情节、桥梁的骨架、楼房的钢筋等等。结构无处不在,而每个人的底层结构决定了他的最小阻力之路。结构蕴含能量,结构决定行为。

    两种人生取向

    识别自己的结构先从了解两种对待人生的不同取向开始。

    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反抗-顺应取向。“在这种取向中,你会根据自己目前或者未来的处境来决定要采取什么行动。”

    人们总是会过份看重环境的力量,有些人对环境充满无力感,或者改变自己顺应环境,或者完全不作为;另外一些人对环境感到愤怒,或者公开反对和抵抗,或者阳奉阴违。反抗者和顺应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反抗者会有愧疚感和内心冲突,累的时候偶尔采取顺应模式,而长久的顺应者会积压内心不满,等待某个时刻突然爆发,但爆发只会进一步暴露自己的无力感,再次回到顺应模式。大部分人在反抗和顺应之间来回摆荡,就算有时也能获得想要的,更多时候是困扰和束缚。

    与反抗顺应取向完全不同的,是创造取向。创造比较好理解,从无到有,把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带到现实生活中。创造取向的人更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

    反抗-顺应取向的人行为容易反反复复,而创造取向的人更容易为生活创造变量,带来真正的改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需要了解两种张力-舒缓系统。

    两种人生结构

    张力无处不在,张力出现后会趋向于舒缓。简单的系统只有一种张力,而较为复杂的系统有多种张力并存。当两个张力-舒缓系统的舒缓方式相对抗时,就会出现作者所说的「结构性冲突」。 张力-舒缓系统决定我们采取哪种行动,两个系统出现结构性冲突时就会造成行为反反复复。

    一个超重的人,想要通过节食减肥,超重就是一种张力,可以通过不吃东西来舒缓,但节食后会非常饥饿,饥饿是一种新的张力,舒缓方式是吃东西,所以超重-不吃东西、饥饿-吃东西,两种张力-舒缓系统相互冲突。节食减肥的人无法即吃东西又不吃东西,所以总是失败,就算短期能够成功减重,最小阻力之路最终还是会通向复胖之路。胖了就会想要重新减肥,同时还会埋怨自己意志力不够,自我评价大幅降低。

    一个想要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应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已有技能,但一旦完全胜任后就会产生无聊和倦怠,需要探索新的可能性,探索初期的不确定又会降低在工作中的表现。于是表现出色-利用优势、工作无聊-重新探索形成结构性冲突。也就是马奇所说的利用与探索的矛盾,马奇的建议是用绩效和目标对比,决定启动利用还是探索。但尝试过的人都知道,设置目标本来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旦掌握不好平衡,容易陷入焦躁情绪。

    很多人会采取一些补偿策略来弥补结构的不足。主要有三大策略:

    • 让冲突保持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也就是在一对张力中尝试保持平衡,这种策略不会出错,但会导致平庸。
    • 操控冲突,人为放大冲突,尽可能想象最坏的结果,从而逼迫自己行动起来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这种策略短时间内会起到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效果,但一旦向好的方面转换,压力就会变小,行动力又会下降,大周期来看未必有效。
    • 操控意志力,不断自我激励,想象最好的结果,激发行动。这种策略的最大问题是与事实不符,无法客观看待现状,最后只会徒增无力感。

    操控冲突会让我们过于悲观、操控意志力会让我们过于乐观,维持冲突在一定范围内又会目光狭隘。

    那么,结构性冲突可以改变吗?很遗憾,作者指出这种冲突无法改变,“想要采取行动来解决结构性冲突,最后只会让自己受到的局限越来越多,结构愈趋于稳定。”

    结构性冲突无法从结构内部解决,但可以创造另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结构替代它。这个加强版的结构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融合结构性冲突、能否把复杂的结构转化成简单的结构(即只有一对张力-舒缓系统)。

    作者把这个结构叫做「结构性张力」,它由两个元素构成:

    • 愿景:想要什么?
    • 现实:现在是什么状况?

    愿景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会产生强大的张力,而创造取向的人能够忍受这个落差并转化为行动动力。并且,结构性张力允许出现结构性冲突体现出来的来回摆荡,只是最终结构性张力一定会趋于舒缓,也就是一定能够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

    开启创造的人生

    说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我们很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对现实视而不见。

    知道自己要什么,听起来像是本能,实际却是需要后天练习的能力,作者提出了一些小技巧,也许可以帮助大家练习这种能力:

    • 从零开始思考,假设一切都不存在,只问自己希望看到什么
    • 视觉化思考,把想要的东西转化成画面
    • 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开始,在想象中不断打磨,增加细节,让它愈渐清晰
    • 在尝试和练习中不断明确自己想要的成果,懂得取舍
    • 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考虑如何达成、不考虑达成的可能性
    • 在任何处境中常常自问「我想要什么」,不要等到关键时刻才问这个问题

    看待客观现实,避免视而不见的关键在于:认清头脑中的概念与现实的区别,作者同样给出了一些建议:

    1. 把看到的和已经知道的进行比较,利用人类大脑善于类比的特点,找出相似之处
    2. 找到相似并归为一类后,可以进一步找出它们的差异

    不过,通常我们无法客观观察和感受,常会预先假设即将会看到什么。这个假设会带有各种偏见,所以观察到的不是现实而是刻板印象。

    开启创造的人生,除了需要不断自问自答上面两个问题,还要练习从小的创造开始,经历萌芽期-同化期-完成期,不断积累创造动能,每个时期都有最为关键的行动。

    首先,创造历程的萌芽期是想做一件事的开始,这个时期往往斗志满满,各种可能性并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选择」。

    作者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和朋友同去一间餐厅吃饭,他总是很快能找到自己想吃的,而朋友需要仔细研究菜单,再三抉择后才能找到自己想吃的。原因在于,朋友会仔细研究每道菜,并且做对比,好让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这种方法培养出犹豫不决的习惯。而作者在很久之前练习段时间内快速点一道菜,从结果反推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多加练习后,自己的目光越来越容易被想要的东西吸引。 (—— 简直是外卖纠结者的终极指南)

    反抗-顺应取向的人会用各种策略回避或破坏有效选择,顺利度过萌芽期需要三种最关键的选择:

    • 首要选择:选择的达到某个成果,一个终极目标。需要注意首要选择是一个成果而不是达到成果的行动。做一个健康的人是成果,而每天吃健康餐只是行动。
    • 次要选择:可以帮助自己达成首要成果的选择
    • 基本选择:让首要与次要选择得以建立的基础,关乎人生取向或存在状态。比如:自由、健康、忠于自我

    创造历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同化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但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任何变化,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处于反抗-顺应取向的人最容易在这一阶段放弃。而创造取向的人则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一来创造过程本身需要逐渐强化;二来毫无变化的现状会增强结构性张力。

    同化期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 内化:通过行动让想要创造的东西在内在世界成长
    • 外化:把它创造出来,它开始向外展现出来

    创造取向的人通过同化期,会渐渐积累起很多动能,这个能量能够改变最小阻力之路,会让创造新事物越来越容易。举例来说,一旦学会一件事情,就会发现学习能力本身也在提升,学习其他事情会越来越容易。

    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期,想要的东西终于被创造出来。在这个阶段需要有两种能力,接受能力和判断能力。接受能力是指接受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这是自己应得的,缺乏接受能力的人一般会得冒充者综合症。判断能力是能够较客观的评判自己的创造成果,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没那么重要。最后,认可自己创造的东西,让完成期的能量爆发出来,驱使自己走向下一个创造历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往美好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lp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