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新老关系

乡土中国——新老关系

作者: 扫地专业高级研究生 | 来源:发表于2021-10-07 11:22 被阅读0次

    一个团体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最为牢固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中,生产能够提供生活所必要的物资,能够让人养育后代,赡养父母。所以生产便是人生命中最要紧的事,那生产关系也就顺理成章的占据了人的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也是决定社会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乡村看起,转眼的国庆期间,就回家又重新认识了许多的亲戚。有的甚至我都没有见过面,但通过父母的一介绍,就知道了,这是该叫哥哥,哪个该叫老表什么的,也别说,这么一叫就突然感觉原本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关系就拉近了许多,至少攀上了一点点的关系。也找到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当然如果遇到辈分大的小朋友,要叫大爷叫二叔什么的,也让人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应,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可突然要去尊重一个屁不懂的小屁孩,难免就感觉有些不对劲,所以这里的尊长的意思还得换个思路,应该是爱长辈才算,不让他去做对他不好的事,不要让他调皮,不要惯着他等等。这样一想,那我们就不应该只对年龄产生偏见了,而应该爱所有的长辈,不管老少都得尽量的让对方受到少的损失,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别管什么尊敬了。当然遇到小辈骂你,就别生气了,总的想想对方的目的才是。在这样的亲戚关系中,提供了一种可能,提供了一个“爱”的可能。

    这样看来亲戚关系是有好处的,所以他总是在乡村社会中被用到,因为亲戚关系,乡村社会才有了以家族为事业群的团体。在远没有受到《国富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文化影响之前,在生产关系还虞于田园经济的时候,土地捆绑着家族成员形成了一个具有稳定地域的农耕生产关系。在这个关系之中,家族中的长老掌握着土地,而成年的子女则提供劳动力,产出的物资由家族共享,这样的社会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繁育后代,延续家族,可以说传统的乡村经济导致了地域型的家族关系的稳定和固化,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家族长老为首的长老型社会。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形式的固化,地域的固化,导致在乡村经济中,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代代的由祖辈相传给下一辈,而下一辈只需要延续长辈的告诫即可,由于缺乏变化,所以这样的文化传播形式也足以让他们知道很多的技能和技巧,包括他们如何成为下一代的长老。长老是有乡村中最具有话语权的,长老能够传授个人经验,能够教导后人,把握着家族的大事,也决定了家族的纪律俗称家训。换做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裁级别的大人物。当然这个话语权的好处是有的,在乡村固定的生产关系,长老是经验丰富的,能够面对几乎所有的年轻人的问题,但对于新事物,以及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长老有时候也是一种阻碍作用。长老会杜绝子辈的冒险行为,甚至一些不符合传统的行为,他们会禁锢子女的想法,觉得应该保持传统等等,这些都是长老型或则家长型社会的危害。换现在流行的说法,家长型社会喜欢列正面清单(只能干这些事,其他的都不能干),而缺乏了负面清单(只要不干这些事,其他的都可以)的灵活性。当然也可以看出,正面清单对于维持传统的社会关系的作用,因为他禁止人做其他事情。从这个角度看,亲戚关系是有一定害处的,因为他让人不能越规矩,不能以下犯上,不能创新创造。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一种存粹的家族关系实际上已经开始淡漠了,在拥有了新的生产形式之后,很多人不在需要维持以前的生产关系也能够生活,因此这样的一种家族关系的存在也没有他的基础(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只是它存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生产关系),外加上国家开始打击完全以亲属关系形成的家族型的社会团体(国家事业单位中),以及社会竞争导致的企业更需要有能力的人,让整个生产关系几乎脱离了亲戚关系,这样的后果便是,亲戚关系在以往的一代中得到了重视,但在年轻一代中却感受颇少,这是因为缺少必须的联系导致的淡漠,也并不是从根本上的淡漠。至少在遇到的绝大数人当中,对亲戚关系相对还是比较重视的,只是没有了长辈们那种约定的重视的基础(乡村社会以一个生产集体相互协作的认识)。这是应该被包容的,两代的隔膜是应该包容的,也是要互相学习的。

    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探索中,我们会走出一条融合了传统的亲戚关系和新的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一系列关系的一个新的社会关系,使得每个人更符合社会和他所属的团体的社会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新老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na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