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中山经(二)

中山经(二)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18:03 被阅读0次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解析:本段落,不考虑“首曰”,“其兽”只见于《吕氏春秋•君守》。故而,借助《君守》来理解本次经。并且,按其他段落中的里数,在《君守》查找各自提示词,结果如下:

二曰得道者必(800)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SD20)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闭天之用密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身以盛心心以盛智智乎深藏而实莫得窥乎鸿范曰惟天阴骘下民阴之者所(1690)以发之也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故博闻之人强识之士阙矣事耳目深思虑之务败矣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不出者所以出之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此之谓以阳召阳以阴召阴东海之极水至而反夏(200)热之下化而为寒故曰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此乃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故有以知君之狂也以其言之当也有以知君之惑也以其言之得也君也者以无当为当以无得为得者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故善为君者无识(1100)其次无事有识则有不备矣有事则有不恢矣不备不恢此官之所以疑而邪之所从来也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夫一能应万无方而出之务者唯有道者能之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儿说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故如儿说之弟子(500)者以不解解之(1300)也郑大师文终日鼓瑟而兴再拜其瑟前曰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故思虑自心伤也智差自亡也奋能自殃其有处自狂也故至神逍遥倏忽而不见其容至圣变习移俗而莫知其所从离世别群而无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陂谗慝谄谀(1420)巧佞之人无由入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1570)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解析:200处,“热”,结合下文,而知“发视之山”,是说多参战,观察兵马是否成熟。对此,上下努力。凡成熟的,我利用丞相权力调派出去。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解析:500处,“者”,结合下文,而知“豪山”,是说调派出去多了,有了豪气。也就是令调派出去的兵马多参加实战,锤炼勇气,增强自信。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解析:800处,“静”,结合下文,即知“鲜山”,是说自此长久等待,直至秦军远征燕国。所养兵马,听我指令,全投入到打造跨楚界四地。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解析:1100处,“其”,结合下文,而知“阳山”,是说到时候就公开了。也就是我入楚举事,令兵马随从秦军入楚后开战,势必叱咤风云。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砥,食之不眯。

解析:1300处,“也”,结合下文,而知“昆吾之山”,是说本年度着手拟定一个举事计划。根本目的,是解决掉楚王负刍。

昆吾,《吕氏春秋•审分览》言:“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诉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解析:1420处,“巧”,结合下文,而知“葌山”,是说以攻魏御韩为托辞,调派所养兵马至韩界驻防。堂而皇之开始东进,避免了生害。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解析:1570处,“君道得命之情”,结合下文,而知“独苏之山”,是说投入兵马指向阳翟。一旦占有阳翟,东进也就不可阻挡。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解析:1690处,“以发”,结合下文,而知“蔓渠之山”,是说打开了占阳翟的渠道。自本年度,我专注于拿下阳翟。秦军鞭长莫及,这给我动用所养兵马的机会,表面策应伐魏,实际为占韩入楚。

马腹,《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凡济山经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解析:其一,一二部分经文,有9个段落,亦即分9层意思。

1670与各段落中的里数差20,此处“也”,为首段提示词。结合上下文,而知“煇诸之山”,是说大体一年时间,养兵马见到模样。走出河西太原郡,参加些战斗。

,《吕氏春秋•仲冬纪》言:“冰益壮,地始坼,鹖鴠不鸣”。

其二,本年度思考了东进南下。利用丞相权力,全面布局。

另外,本次经,秦王政十一年之记,故将《史记•秦始皇本纪》对应年度所记附下: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

相关文章

  •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首经破解版(图文版二)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首经破解版(图文版二) 作者:大禹昆仑 2018年11月6日 中山经首经: 地理范围:非洲大陆 《...

  • 山海经|山经|中山经二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lǘ) 麋,其鸟多鹖(hé)。 译:中央第二列山系:济山山系之首...

  • 《山海经》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共5卷。 海...

  • 有声读物《山海经》

    目录 《山海经》前传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第六卷 海外...

  • 《山海经》原文译文——《中山经》之二

    原文: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he]。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

  • 山海经•中山经

    中央第一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甘枣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山上有茂密的杻树。山下有一种草,...

  • 山海经之鹖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七十五:鹖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10日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二经中记载了一种动...

  • 山海经•中山经2

    再往东二十里,有一座历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橿树,还有茂密的杤树,这种树木,茎干是方形的而叶子是圆形的,开黄色花而花瓣...

  • 《山海经》之中山经

    中央的第一列山脉薄山的第一座山甘枣山。 共水从这里流出,向西流入黄河。 山上多长杻树,上下多长一种草,像葵菜的茎,...

  • 山海经之马腹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五十二:马腹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10日 中山经中次二经中记载了一种动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山经(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nn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