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行“跨界”的时代。演员跨界唱歌,歌手跨界主持,主持跨界经商,商人跨界教书,老师跨界当网红……
总之,很多人都在尝试冲破身份和专业的束缚,试图为人生打开更多的可能。
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跨界”,在这个人面前恐怕只能算花拳绣腿。
如果你读过他的书,就会发现他精通多门学科,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这位大神,便是北宋名臣沈括。
01
沈括出身江南官宦之家,父亲和伯父均为进士出身,母亲也是大家闺秀。
他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不仅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实现了众多年轻人的终极梦想。
十几岁时,沈括就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
不过,沈括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十分用功,经常需要服食中药调理。而钱塘沈氏在医药方面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
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
十九岁时,沈括的父亲被调到明州(今宁波市)工作,沈括开始借居苏州母舅家。
舅舅许洞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沈括从他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不过,打仗这件事经验很重要,沈括兵法学得不错,但实战还是不行,这是他的短板。
父亲去世后,沈括被朝廷以父荫授予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沭阳县主簿一职,从此步入仕途。
在这段时间,他学会了水利、农耕,以及基础的经济学常识。
但沈括却不甘一直活在荫庇之下,于是后来主动辞去职务,奋战科举。在32岁那年,终于进士及第。
02
入仕后,沈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参与了王安石变法,且深受宰相王安石的器重,并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沈括也遭到了排挤和打击,最终被贬宣州(今安徽宣城)。
当时,沈括内心十分委屈,在宣州写下《十松亭》一诗:
欢然相对默终日,意得那须言强多。
我身未得从子老,嗟尔系此成蹉跎。
心有不甘的沈括,又向宋神宗上书说:“许国之心,灰朽未忘!”
后来,宋神宗力排众议,重新起用沈括。
这一次,朝廷把他派到了对抗西夏的前线上。前面提到过,打仗是沈括的短板,因为这不是属于理论研究项目,而是实际操作项目。
即便如此,沈括依然可以做科研,他把自己的智商投入到兵器生产工作上。
经过他改进的神臂弓,产量提高了十多倍,有效射程达到了500多米,大宋灭亡之后蒙古人都还在使用这打仗。
公元1082年,沈括与副使种谔提出制夏方略:进取横山以筑城,以此遏制西夏的战略主张。
八月,宋军在今天陕西榆林一带筑永乐城。由于永乐城背靠横山,一建成便成为兵家争夺之地。
不久,西夏派出30万大军进攻永乐城。最终因兵力相差悬殊,永乐城失陷,宋军折官两百三十人,损兵一万两千有余。
战报传来,宋神宗当朝恸哭。
因为救援不利,朝廷以沈括“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为由,将其撤职查办,下放到湖北随州。
至此,沈括的仕途生涯被画上了句号。
03
到了随州之后,沈括寓居于法云禅寺,无亲无故,且行动受到很大限制。
在随州的这三年,大概是沈括一生中最忧伤和灰暗的时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从政萌生出一丝“悔意”。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并大赦天下。而沈括也得以内迁,改任秀州团练副使,心情逐渐明朗起来。
从此,他专心于学问,用三年时间整理了熙宁九年奉旨编绘的《天下州县图》。
公元1089年,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并得到准许可以离开秀州。
一接到诏命,沈括便举家搬迁到早年在润州购置的梦溪园,在此隐居起来。
在这里,他又耗时八年,完成了散文随笔集《梦溪笔谈》。
事实上,这部散文集,内容十分庞杂,涉及自然科学、社会历史、工艺技术、人生百态等。没想到《梦溪笔谈》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且经久不衰。
直至一百多年后的南宋,扬州知府想建学校,经费不够时,还决定印沈括的书来卖钱,由此可见他的作品的火爆程度。
此外,沈括还著有诗文集《长兴集》等。
当代历史学家杨渭生在谈到沈括的散文、诗歌时说:“这些诗文内容充实,意义超卓,文笔简练。或状物写景,叙事抒情,寄语怀人,写得栩栩如生;或针对时弊,分析入微,雄辩说理,明快清晰,均具较强的感染力……”
04
事实上,《梦溪笔谈》也是沈括一生科学活动的总结,从中也可一窥他的科学成就。
化学:“石油”是他命名的
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东汉班固所著《汉书》。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沈括把他命名为“石油”。
他倡导居民使用,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砍伐树木,并预测“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历法:发明十二气历
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参照节气定月;一年分为12个月,每年的第一天定为立春,与900年后英国《萧伯纳历》原理相同。
物理:首次记录共鸣现象
沈括已经知道了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且知道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进行展示,而欧洲人直到17世纪才发现这一现象。
同时,他还对空穴效应、金属共鸣等理论有详细的记述。
物理:掌握了成像原理
沈括通过观察实验,掌握了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对透光镜和滤光现象也有很深的简介,且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
音乐:写过多本专业著作
他撰写了《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著作,对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调式结构、演奏形式、乐器制作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天文:发现太阳日51秒误差
沈括用晷、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并非绝对相等。经现代科学测算,一年中真太阳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仅为51秒。
地理:发现地壳运动
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
直到18世纪末,英国的赫顿在《地球理论》一书中才提出类似观点,比沈括晚了约700年。
他还顺手解释了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
地图学:提直线距离概念
沈括以木雕形式制作的立体地图,比西方早了七百多年。他奉旨编绘的《天下州县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
他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个方法,首创“飞鸟图”法,即直线距离而不是步行距离。
数学:计算圆弧长度公式
他研究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
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些只是沈括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冰山一角。其涉猎范围之广,认识程度之深,在中国科技史上,恐怕无人能及。
因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把《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认为沈括的工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科学的最高水平,并且称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不过,像沈括这样的跨界奇才,古今都属罕见。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永不疲惫去学习的心。
所以,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只有天赋异禀却依然努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