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098/cfcadcae26d8a074.jpg)
一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各种大神的故事。我住的那一栋宿舍楼里,就有那么两个。
一个是同门的学长,其貌不扬。但他几乎承包了每年新生开学季的自行车业务,和联通移动合作,新生充值两三百话费,再加几十块,就能领一辆自行车。我们学校在南京可说是占地最大的,从一个校门走到另一个也得十几分钟。单纯的新生刚进校园,都觉得人手一辆自行车必不可少。实则这些自行车都是回收翻新的,不过上下课骑一骑还可以。每年四五千新生,这个学长都会大赚一笔。
后来毕业了,听说这个学长竞聘到的职位,是个大公司的销售,薪资也令人眼红。。
另一个,是人文学院的学长,大概就是旅游专业,创办了学校里唯一一个旅游工作室。我看过他们的活动宣传单,因为人工费极低,所以参团的费用也很低。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在宣传栏和校内媒体上打广告。有一天在楼下,见到这个学长把轿车停在宿舍门前,这才知道原来利润这么大。
我说的这两个故事,在每一个校园里都出现过。当其他学生想着兼职赚点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在用商业的思维看到校园内的消费需求,给别人提供兼职的机会。
我无意把这两类学生比出高下,我要说的是,在大学里,培养商才的重要性。
二
《穷查理宝典》里讲到,查理是一个具有“商才士魂”的人。查理很崇尚中国的士大夫精神,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但是随着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士大夫的晋升通道受到重重阻碍,于是士大夫精神渐渐没落。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心怀士大夫理想和精神的人,该如何通过提升个人修养,过上满意的生活。
这就是今天很多人心中的焦虑所在:我人品比他好,能力比他高,为什么却过得不如他?或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打磨自己,还是不能获得成功?
因为我们可能有“士魂”,没有“商才”。大多数人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锻造好“士魂”即可。而像那两位在大学里混成大神的学长,在尝试培养“商才”。
请注意,这里提到的是“商才”,是商人的才能、思维,而不是仅指如何赚钱。培养商才不是鼓吹学生去做商人,在大学里只想着做生意,见钱眼开。知识积累和开阔眼界是大学里必须要做的事。所谓商才应该是指明白客户的需要,看到对方的定位,以及明确自己的定位。
商人知道消费者有哪些需求,知道自己要专注于卖什么,知道怎么样推销给消费者。这些是基本的素质,但我们很多人不具备。
跨出了校门,我们才能切实的感受到,说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点不假。文案广告的职位越来越多,每一家公司都在想着怎样吸引关注,即使是知名的大品牌也不例外;红红火火的自媒体发展靠的就是粉丝,文章标题观点都要足够新颖;如果你做销售,不触及客户的痛点,也很难做成一单;甚至在职位晋升的很多时候,可能影响领导决策最大的,不是能力高下,而是谁引起了他足够多的注意。
这些说起来很庸俗,像是投其所好,刻意迎合,但不得不承认,它就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帮助个人更快达成目标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098/31fc8c48956043e2.jpg)
三
如果你觉得,在做事上抱持这种“商才”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商才在做人上发挥的作用。
商才所谓明白客户的需要和定位,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分析问题。搬到爱情的问题上,如果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那就是“我喜欢吃苹果你却给我一车草莓”的故事。搬到人际上,这种换位思考的习惯,会大大减少冲突,因为彼此都在一个层面交流。和这种人在一起,总能让别人感到舒服熨帖。
商才所谓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做人上的影响就很明了了。我们很多人,在大学这个可以肆意试错的黄金时期,浑浑噩噩地就度过了。临了毕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听从别人指点作出的职业规划可能被现实当头痛击。
所以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经历这样的死循环:这份工作薪资不错,先做做看——完全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啊——辞职找下一个——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先做做看。
我们仅仅学习礼仪,培养兴趣,提升知识和道德修养,自我感觉已经蛮不错的一个人了。然而被社会现实一发问:你想做什么?当场就懵在原地。
这些经历我也有过,毕业之后,我尝试过新闻编辑、销售、进律所、做公司法务,一直心浮气躁。没有找到定位的时候,连脾气都会有些暴戾,胸中郁郁,走在路上都想骂前面缓缓挪动的人。直到现在,明确自己要在写作的道路上前行,心中无比宁定,好像一颗心终于扎了根,开始吸收养分。
在中国,将“商才士魂”体现的淋漓尽致的例子应该非范蠡莫属了。不仅有统领三军、经国济世的士魂,也有三次散尽千金还复来的商才。功成身退,抱得美人归。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才华横溢,洒脱不羁的背影。
四
之所以说,在大学培养这种商才很重要,是因为在大学培养,除了付出时间,几乎是零成本的事。如果我们拖到进入社会,在摸爬滚打中渐渐领悟,付出的精力和代价实在太大了。
在这个象牙塔里,如果你尝试运营一个团队,学校可以提供场所甚至资金,可以比较容易拉到赞助,可以找到各个专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查阅到大量相关的资料,还有专业的就业创业部门的前辈指导。这些资源全都免费摆在面前,而踏出校园,这些资源都要资金来购得,在你做这样的尝试时,还要顶住各方的压力,放弃稳定工作的机会。
实际上培养商才,可以简单转换为培养精准分析、高效执行的能力。
做到精准分析,可以分为分析客观层面和分析主观层面。在分析客观的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关注热点时事。在一个大的趋势不可阻挡之前,都会通过各种时事表现出苗头。谁关注了,谁有敏锐的嗅觉,就能站在前端做引领者。
扩大人际网,多多交流。假如很多同学和你抱怨说学校里都没有低价的为学生党服务的旅行社,你还发现不了这一块的需求空缺吗?但如果你一直窝在宿舍打游戏,那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
掌握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就像很多人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有作调查统计的需要,大多数都选择问卷调查,实际上我们心知肚明这样的分析结果,根本什么也证明不了。比如你运营公众号,要分析读者和内容的定位,可以去分析后台的数据,哪些类型的文章浏览量高,哪篇文章的点赞较高,这都是实打实的数据,比起你巴巴地问身边朋友的意见可靠的多。
在分析主观层面,主要有两种途径:
多读书,学习心理学。了解自己,明白别人为何作出那样的反应,知道大众心理学的观点,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时时内省。其实真正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唯有通过内省,倾听内心的声音。别人也许会帮你找到一个看上去更好的定位,但只有你真正想去的点,才是自己的定位。
而高效执行,我们需要一点商人敢冒风险的精神,找到目标后立即鼓起勇气实施。我有个室友,经常和我吹牛说自己有个绝妙的创业的点子,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他行动起来。很多人并非不明白想要什么,只是没有勇气去争取,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动力。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吗?那就先成为更好的自己吧!请不要忽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只是更高尚的“士魂”,也要有更多的“商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