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离我非常遥远,然而在我的阅读过程中,倒是经常出现。最早应该是小学地理课上了解到的“亚欧大陆桥”;后来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读到过青年团员保尔修铁路的故事;在季羡林先生《留德十年》中读到过他乘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一路前往德国的经历;还在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和《西伯利亚理发师》里看到过漫天风雪中一条漫长铁路的身影。
从这样一些文字与画面中,我逐渐了解到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有多么重要,修建这样一条铁路有多么艰巨。在沃尔玛的这本书中,他记述了建造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铁路的重要价值,并且用大量笔墨描述了无数俄罗斯人为建立这条铁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甚至是鲜血和生命。这一切,虽然是我可以想象得到的,但读到他那些详实的资料和真实的现场记录,我还是非常惊叹的:战斗民族的英勇与粗犷,的确是令人敬佩的。
在作者看来,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更是“最伟大的铁路”:它不仅具有交通运输的价值,更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国家命运,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局势。当沙皇开始决定修建铁路时,俄国是落后的,并且“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想做欧洲的一部分,还是做一个亚洲强国”,这条铁路的上马最终“使俄国决定性地走上了一条向东看的道路”。随着铁路的逐步建设,西伯利亚乃至远东地区逐渐“俄罗斯化”,从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融入俄罗斯,真正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俄罗斯。作者设想,没有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可能作为一个欧洲小国,早就加入欧盟了。
至于在俄国内战和二战时期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世人皆知的,就无须多言了。只要知道,如果没有这条铁路提供的快速撤退,俄罗斯的广阔战略腹地也就名存实亡了;并且铁路提供的不仅是撤退的通道,更是铁路沿线逐渐形成的工农业生产基地。要知道,在铁路开通之前,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就是一片蛮荒之地。中国人现在常讲“要致富先修路”,话虽俗,然而的确道出了一部分真理。铁路所代表的的就是现代工业文明,就是由蛮荒走向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对于国家而言,一项超级工程与国家命运往往是休戚相关的,即使这项工程是终将造福人民的,也可能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导致国运的衰退,甚至直接引发政权的颠覆。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譬如隋朝著名的大运河工程。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是如此,它的修建,它的使用都曾给俄罗斯、苏联带来了巨大的价值,然而最终它对苏共的倒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启动了贝阿干线的建设,多大50万共青团员参与了这次超级工程。然而“这条铁路扼杀了成千上万真诚地相信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的青年的热情和激情”,那些令人作呕的政治宣传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青年们“通过亲身在其中的工作”“体会到了这种制度巨大的失败”。他们在理想幻灭之后,转而反对苏联制度,最终成为苏共对立面的坚定支持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俄罗斯正在复兴,谋求着超级大国的地位;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愈加繁荣,深深影响着世界贸易与国际地缘政治。也许,它作为最伟大的铁路,仍将在二十一世纪放出耀眼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