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有什么地方需要钱就直接向父母伸手要,几乎没有感受过缺钱的感觉。但一旦踏出了校门,即使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下来,拿着父母的钱置办出租屋里的家居用品就已经开始有了罪恶感。
想早点赚多钱、积累多钱,不依靠父母,不让父母为我担心。就开始走上了“学习理财”这条道路,接触到了指数基金和股票。但是学到的东西很有限,自己在这方面也不算有天赋,理解起来颇要废一番功夫。对理财深入研究的兴致基本被磨没了,甚至有些抵触。
综合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定投指数基金这条稳妥的路,每个月无脑小白一样地定投选好的基金就好,对于什么时候能够财务自由,也没有任何概念。
虽然我物欲很低,却超喜欢学习各种课程来投资自己,还是学费几千上万的课程。一开始还能省下一些钱来定投,但后来已经省不出任何钱来定投,还要用信用卡来提前支付课程费用。
在这种困境下僵持了几个月之后,仿佛上天看到了我的艰难度日,就将财原力的《财富人生剧本课》带到了我面前!
“教育是个唤醒的过程,漫长但是非常有价值。”当听到JOJO老师说出这句话时,就被深深地触动了。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具有超强的天赋,都有创造财富的原力,只是被不适合当下时代的教育方式所掩埋。
财富课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之一,但是学校却从来没有给我们提供过半点正确的教育,上一辈的家长也极少教我们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赚取财富。
一片空白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我们还被周围的人、社会主流观念灌输错误的财富意识,让自己的大脑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导致我们与财富越走越远。
在这里,我很系统地学习了人生中涉及到金钱的八大模块:消费、就业、收入、储蓄、信用、投资、债务、风险。以前在其他地方学金钱相关的知识,只是学这八大模块下面的其中一个分支,从来都没有系统地了解过高层次的财富系统。
如此系统的知识,神秘的金钱世界大门,好像在为我缓缓地展开,我又重新找到了理财的热情,开始爱上赚取财富,而且是以爱自己、爱家人、爱周围人的心态去赚取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包括赚钱能力、赚钱思维和对金钱的态度),学习再多身心灵的东西可能也没办法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美好的人生。
同时更惊喜地,我知道自己拥有多少金钱就可以获得财富自由,这让我不再感觉关于金钱的未来是一片触不可及的迷雾,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我真的非常非常渴望将所学的所有知识奉献给大家,但是为了保护财原力来之不易的知识版权,只将自己的心得收获,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展示给大家。
1、消费
(1)梳理金钱支出表,清晰了解自己的收入从哪里流走
课上我们用了一张超级长的现金支出表来梳理过去一年的支出,这个面对残酷现实的过程非常痛苦,不梳理的时候以为自己没花多少钱,一旦梳理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花了这么多钱!
但是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该梳理还是要梳理,长期的糊涂不如短时的疼痛。
支出表中其实还隐藏着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1] 通货膨胀提高了消费的成本:
猪肉是怎么吃掉我们的金钱的?
[2] 消费陷阱和消费心理促使我们消费:
为什么星巴克的大杯会更受欢迎且利润最高?为什么星巴克会放置高价的矿泉水在店里?为什么星巴克排队是排靠近柜台的横队?为什么人们愿意排长队去买一杯二三十块的奶茶?为什么餐厅菜单的菜品是从价格高到价格低进行排序的?
[3] 咖啡因子,单次消费不算高,累计起来吓死人:
假如每个月在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上消费1000块,如果将这些钱在21岁的时候开始投资,每年累计投1w块,投20年,找个14%年利率的产品,中间不取出来,等到65岁时是多少钱,2546万!而本金仅仅是20万而已,增加了127倍!看到这个数字我就感觉自己成为千万富翁太容易了。
(2)清晰消费与投资的模糊边界
每一次花销都要判断,这是消费还是投资?
吃饭是为了什么?获取营养、健康身体、与朋友谈心、与家人相聚,还是无用的应酬、社交?
旅行是为了什么?打卡、逃避烦恼,还是增长见识、认识自己?
买房是为了什么?自住还是收租金?
学习是为了什么?虽然说都说学习是投资自己的大脑,但是一切不以改变行为为目的的学习都是消费。
(3)分清消费需要
每一次花销都要判断,是need需要,want想要,还是dream理想?
need是指最低生活标准,没有了它就不能活,比如补充身体所需最低能量的吃饭,而不是大餐。几件整洁干净的衬衫牛仔裤,而不是各式各样装满了衣柜。合租或是一个小小的房间,而不是一房一厅......
当然,每个人的need都不一样,到底什么是自己的最低生活标准,还是需要由自己而定。
只是我们要分清的是,当下为“想要”和“理想”而消费,过早地过上高配生活,还是要留下来为未来现金流做准备,尽早地让自己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
财富自由的公式是:你的储蓄本钱为当下每年支出的25倍时,将储蓄本钱放入年收益率为4%的理财产品中,你就可以财富自由。
假如每年支出10万,那么你就需要储蓄10×25=250万,放入4%的理财产品,每年的利息就是250×4%=10万,就是你每年的支出。
现在少花1块钱,就可以即刻拥有25倍的收益,而且我们是希望能够像爱现在的自己一样,爱未来的自己。
2、信用
信用并非只存在于信用卡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货币就是一种信用,一种国家信用。
信用分为货币信用与非货币信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就是非货币信用——做人慷慨,做事靠谱。
与同事、朋友、陌生人等的每一次交往,都会涉及到我个人的非货币信用。
非货币信用建立得好,升职加薪、利于就业、提高收入就不说了,还可以增加投资本金、扩大储蓄池,对于消费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好的东西光靠花钱也是难以买到,但是如果我们建立了非常高的个人信用,让别人信任自己,资源不需要花钱就可以交换而来。我现在有很多资源就不是靠花钱,而是靠过去日积月累对朋友的付出获得的。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也不是万万不能的。”
但是也要记住,“免费的东西永远是最贵的。”如果因为一些失误丧失了个人信用,再想弥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非货币信用需要与人产生链接、进行交往的时候才会上涨。同样地,货币信用需要产生借贷关系也才会上涨。
像信用卡、花呗,只有当我们使用它们,并且按照规定的期限偿还贷款,货币信用才会上涨。等到我们以后需要大额资金的时候,货币信用就会发挥它的作用了。
但这其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我们能否控制消费欲望、不超额、按期还款,仅仅把信用卡/花呗当成是提升货币信用的工具,而不是任性消费的工具。
否则,不理性地使用这些工具,就会成为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3、风险
刀有两面性,凡事也都有风险。若如果我们懂得风险存在于哪里,知道如何管理风险,“风险”可能也就不再是“风险”。
《徒手攀岩》记录了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徒手攀岩酋长岩的故事,至今放眼全世界,完成徒手攀岩酋长岩也仅有他一人而已。
这在我们看来对于人身安全有着极高威胁、极高风险的事情,那在亚历克斯眼里看来是这样吗?
他为了完成这件事,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前后尝试带绳索攀岩了1000多次,并且在正式徒手攀岩的时候,他的女友为了不让他分心,甚至在他开始徒手攀岩酋长岩之前离开了现场。
他做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去控制风险,让风险降到最低最低,所以在我们眼里几乎是99%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在他的眼里可能就是不到1%的概率。而且通过这次攀岩壮举,他获得了极高的殊荣。
在他身上,这件事其实就是低风险高回报。
投资真的全都是低风险低回报,高风险高回报吗?难道没有低风险高回报,和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吗?
风险没办法规避,规避风险就是规避收益。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了解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掌握正确的决策机制,管理风险,将风险控制到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低点。
如果亚历克斯想要规避徒手攀岩的风险,那么他也不可能拥有完成这件事的成就。
而投资就是一件以盈利为目的、聪明地承担风险的事情。
4、投资
但凡投资,均有风险,只是风险有大有小。
投资之前,要清晰投资产品到底是什么,产品背后投的是什么。没有计划的投资,和有计划的投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适合基金的定投方法,其实也可以适用于股市,而且如果我们长期定投(这里长期是指十几年),90%都会赚,且年收益率在-10%~30%。如果是亏损的状态,我觉得是时间还不够长。
为什么在股市里“无脑投资”还可以赚到这么多?
因为能在股市里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它们的发展也是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是向上增长的,所以长期来看股市,大部分公司也是向上增长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所以说,如果我们长期持有一只股票,且定期定投,大概率是赚的,所以其实股票也可以当做是储蓄。但是为什么大家更愿意投资房地产,而不是股票呢?
一般人买房子是自住,如果房价跌了,也没关系,自己接着住嘛。但如果房价涨了,自己就可以卖掉前一套房子,买更大更好的新一套房子。房子是一件流动性差的投资品,但绝大多数买房子的人都赚了。
而股票的买卖太容易,也太考验人性。人的情绪随着股市涨涨落落,我们都知道要低买高卖,但是情绪让我们更容易冲动地低卖高买。所以股市中,7亏2平1赚。
《财富人生剧本课》的好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对于我的影响也是即刻发生的:对于财富的目标更加清晰且自信能够达到,开始愿意看财经相关的书籍,并且对于金钱的消费也更加敏感了,更重要的是,我爱上了赚取自己的财富,敢把想赚钱的想法大声说出来,也更有行动力去做能赚钱的事情。
金钱是中性的,只要我们赚取财富的初心是善良、感恩的,财富也会携带着美好而来。我愿意为每一个小伙伴推荐这门课程,来这里学财智商系统,你,错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