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用来放药的铁皮柜打不开了,钥匙好用,原因是里面卡住了,当时我想这怎么回事,扭了好几次放弃了,因为从未遇到过这种问题,然后我找了一个半专业人士,他到了之后从柜子的一侧推了一下,把卡住的地方推开,顺利打开了柜子。
我想为什么难倒我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就轻而易举,如果说仅仅是从侧面拍一下,或者推一下就可以打开柜子,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
原因很容易知道,因为他整天捣鼓这捣鼓那,而且也打开过被锁住没有钥匙的柜子,了解柜子的简单构造,脑海中有关于这种问题的链接,当再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很容易关联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我只知道用,对于柜子内部构造,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窍不通,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没有相关的经验来解决。
总结一下就是他的生活经验,使他在这方面的认知要高过我许多。
前几天在和母亲坐公交车的时候,因为人多大家都站在刚上车的过道上,我就和我母亲说咱们到最后面去站着那里人少,站了一会就有人下车,我们俩就顺利的找了个座位坐下。
我每次坐公交不管有座还是没座都喜欢到后面去,一个是前面人太多,总有上车的,而且多数人一上车就不动了,站在前面很挤,在后面的好处是人少,如果没座只要有人下车,那个座位就是你的,不用站着太累。
虽然我母亲坐公交车次数多,可还是没发现这个规律,大多数人抢座位都是在车停的那一刹那,一窝蜂挤过去,谁先上谁就有座位,我的策略就是上车到最后,等人下车,这样稍微体面点。
这就是关于坐车的认知不同了,我不愿意去一窝蜂抢名次,就走到最后等人下车再找座。
威海啊,又下起了雪,如果我是一个庄稼人那肯定是心里乐开了花,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雪有很好的防寒作用,也就是保暖,把雪比作暖被,想想该有多暖和,雪本身是凉的,但是雪的内部却是暖和的,雪可以在地面上形成一层保温层,给麦苗保温,天气暖和之后,还可以化作水分渗入土壤。
呵,今年的这几场雪得盖多少床棉被呢。
看看历史上有名才女是如何形容雪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谢安和他的侄子侄女,在一起讲经论诗,骤然外面大雪飘至,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兄女是他哥的女儿谢道韫,有才华的人啊,真是让人羡慕,是我看到雪只会说三句话,哦,快看下雪了,额好冷,哎又要扫雪,明明雪是一样的怎么在不同的人看起来就差距如此之大。
有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飞雪连天射白鹿…
好吧,这才是雪: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把雪比作棉被,是庄稼人对来年丰收的热切盼望,把雪作诗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才华,而我不种庄稼,缺少才华,雪在我眼里更多的是,帽子手套扫把,埋头扫雪的抱怨情绪。
雪儿轻盈飘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理解,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是因为认知的不同所致,在平时还是应该多去思考,了解一些规律,提升认知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