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经典这个词汇,首先现于我们脑海的会是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传统经典,次之的则是像拿过诺贝儿奖,获得过茅盾奖的那些作家所著的作品。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色经典一跃成为经典旗下的“当红小生”。
在那个由传统经典文化导致政局动荡的年代,红色经典就是对传统经典的批判于继承,可以说红色经典源于传统经典而又高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的产生,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们根据民众思想的需求所运营而生的。可以说,红色经典带来了一场思想的解放,没有陈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禁锢;没有腐朽的三大主义的羁绊。流行的是思想的解放、言论的自由、还有与时代的契合。
既然作为经典,其数量虽可数,但其所包含的社会意识、审美艺术、语言艺术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比如梁斌所著的《红旗谱》虽塑造的只是三代农民,但其对朱老忠的形象描绘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之一。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它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有勇有谋、既坚且韧地斗争精神、豪爽仗义、急公好义的性格。朱老忠的成长道路,是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现代中国农民的必由之路。朱老忠的形象,高度概括了我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历程,在他身上,既有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又闪现着新时代农民的英雄特征。他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概括了20世纪初期中国农民的历史踪迹,因而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除了塑造的主角儿是那时的代表,整部作品所凸显的浓郁的民族风格。从群众语言所突显的生动、流畅、洋溢的泥土气息,过除夕、杀年猪、喝胜利酒等风俗习惯,无不具有冀中平原的地方色彩。因而该书也被称为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再如赵树理所著的《三里湾》,《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它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精心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复杂的矛盾纠葛。小说不仅十分真实、深刻地描写了中国合作化初期农村和农民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展现了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对山区建设的美好规划;同时也淋漓尽致地揭露和鞭挞了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人们,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并指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除了以上两部红色作品,还有的比如像“三红一创,山青宝林”等经典作品,在认识结构、知识水平、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并且普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更重要的,它们不仅担负着反应时代、历史的使命,更有储存记忆,传承精神的责任。这也是它们被称之为“经典”价值所在。
多读经典,除了帮助我们认清当时的意识形态格局,还让我们明白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正如一些评论家所强调的,“读的是经典,赏的是时政,品的是人生”。经典,作为阅读的“领头人”是通过历史的积淀与考验,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终成正果,熠熠生辉,堂皇步入经典之殿堂,被后代反复诵咏,成为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和精华、文明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