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需要的位阶思维,你选对了吗?
在很多线下培训的课堂里,我一方面听一些职场人士诉苦,说自己工作多年一直很难得到提升,感觉自己过早地碰到了职场天花板。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企业家高管,经常抱怨自己压力大,工作辛苦,下属很难帮到自己,成长太慢。如果你去他们的企业内部去探究一番,你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公司高层好像整体忙着做中层应该做的事,中层又整体忙着做基层应该做的事,而基层在下了班后,经常讨论的却是高层应该思考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要讨论的话题,职场中的位阶思维,你站对自己的位置了吗?
首先从应该具备的心态角度来看,基层人士应该更加具备专业精神,以专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工匠精神”;对于中层来讲,我想职业精神更加重要,一个对自身职业负责任的中层干部,才是值得信任和重用的,打造公司里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对于高层来讲,用一份事业和情怀来感召他也许更加有用,还记得当年乔布斯挖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说的那句震撼对方内心的话语吗?“你究竟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获得改变世界的机会?”
其次,思考问题的时间维度不同:基层人士常常活在过去,经常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纠结对错,讨论是否公平。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经常习惯于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估计你就还处在基层员工的思维状态。中层管理者常常关注于当下,因为每天有很多紧急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协调处理,你可能没有时间去抱怨,更加没有时间去想企业未来的发展。你可能会把自己训练成解决问题的高手,但你很难变成战略思维的高手。对于高层而言,你应该活在未来,必须为组织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发展去构思谋划,你要时刻关注行业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为企业的未来掌握方向。
第三,工作行为当中参考的依据不同:对于基层人员来讲,日常工作的依据就是制度、规范和流程,而且要坚决力争百分百完成,通过标准化的执行来达到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但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就要懂得因时因事合理变通,在规则的范围内用灵活机动的处事风格来解决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我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看到最没有水平的中层管理者经常对求助于他的下属讲,一切都按规章制度来办。他们可曾想过,正因为下属按照规章制度办不通才去求助于你,如果大家的工作都可以通过制度流程处理的好,那你作为中层干部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对于高层领导来讲,要学会用感情和艺术去驾驭自己的下属,“法外开恩”的事只有高层领导才有的权利。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社会就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如果你对古典小说感兴趣,你应该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有一位将领在前方不听指挥,擅自出击,结果损兵折将。主帅下令,按律当斩,但如果这时候身边下属给当事人求情,结果往往就会把处罚改成打几十军棍了事。这样处理的效果就是,一方面让当事人吸取教训,同时感谢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帮助;另一方面树立了领导的权威,也同时让求情者感到有面子。
第四,工作中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基层员工来讲,他们永远重点关注的就是自己手头上的产品,按期保质保量把产品做好是考核他们首要的工作任务。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他们重点关注的永远是手头处理不完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圆满地把各种事情处理好,就是自己能力的最好体现。而对于高层而言,他们重点关注的应该是组织中的人,一名优秀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把自己将近70%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选拔人、培养人和激励人上面。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且保证对方能安心高效的工作,是考核一名高层管理者最核心的指标。
最后,大家工作中倚重的侧重点也不同:基层员工往往更看重的是“利”。他们往往是组织中最不稳定的一群人,竞争对手往往通过提升待遇很轻松地把他们挖走。对于他们,物质和金钱的激励是最直接有效的,在满足基本薪资待遇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跟员工谈理想和情怀。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他们是承担责任,背负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往往会扮演组织中的“黑脸”。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委屈的中层管理者,才会逐步收获上级对他的信任,并逐步授权于他。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权利的支配和使用永远都是他们驾驭下属最有效的手段。在中国职场环境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合理情况,在现实工作环境中比比皆是,这本来就是我们文化的传统。很多人说,有效的管理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我更愿意支持马云所说的,高水平的管理应该是“疑人要用,用人也要疑”。因为,这才符合我们的国情。
职场人士需要的位阶思维,你选对了吗?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的职场中不同位阶的思考行为方式的不同,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发生了错位。自己是否已经身处高位,但还习惯用低位阶的思维行为方式做事?又或者是你不善于用更高阶的思维行为方式要求自己,从而导致自己迟迟得不到提升和发展?欢迎大家有机会和我就以上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作者:卫小奎 企业资深培训师、基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人性化管理探索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