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在鲍叔的推荐下,重用了曾经辅佐公子纠和自己作对的管仲,这正是这个决定和选择让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而鲍叔甘居管仲之下,从没有因为自己是元老而有嫉妒和不服。不得不说,鲍叔,能识人,能用人,正如刘伯温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就是管仲的伯乐,也因此有了“管鲍之交”这个成语。
反观身边的人以及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亲戚的善意也只是停留在“我希望你好,但我不希望你比我好”。大家都想自己居于中心位置,成为众星捧月的那一轮月。
而鲍叔则不同,他为了齐桓公,为了齐国,舍小我,成就大我,他自己甘愿退居其后,把相位推荐给管仲,从不怕自己的光辉被掩盖,不怕朋友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能干,最终成就了管仲,成就了齐桓公,成就了春秋的一代霸主齐国。
贤能的人多,明珠暗投也是不会发辉的,就像没有萧何,韩信也不过是别人眼里的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有了萧何,成就韩信的同时也成就了刘邦,成就了大汉天下。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人才放错了地方也不过是庸才,管仲正是被鲍叔推荐,才被齐桓公所用,才有了后来强大的齐国。伽利略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鲍叔,给他一个管仲,他就能搅动春秋。
最为可贵的是,鲍叔看着自己的朋友作为一颗政坛的新星冉冉升起,他没有嫉妒,没有不甘,没有像许攸一样,居功自傲,天天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上,这着实是难能可贵的。《红楼梦》里的焦大,不知收敛,和主人挺腰杆子,最后嘴巴里被人塞了马粪。虽有功,却为人不耻。
鲍叔,不居功,不嫉妒,不攀比,心里从来想的都是国家,而不是个人的荣辱,为了国家的强大,能者上,庸者下,如果自己是个庸者,那也得下。如果管仲胜在才能,那么鲍叔就是胜在胸怀。
有才能的人多,有胸怀的人就不好说了。比如庞涓之于孙膑,比如李斯之于韩非,比如那些踩着同僚的头往上爬的人。很多人容得别人好,却也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不破坏伤害别人都不错了,能真心欣赏并鼎力相助者,真是少之又少。鉴于此,鲍叔就显得特别的了不起了。
齐桓公能纳谏自然很好,管仲的才能也是非凡,然而我还是想说,鲍叔,是好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