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戏力》察觉与致用——打针游戏

《游戏力》察觉与致用——打针游戏

作者: 岳兴彦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4:47 被阅读0次

R:P013-014: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能够光明正大地了解身体的隐私,只是孩子玩看病游戏的目的之一。有时候,孩子要扮演医生,并假装真的有人生病了,这是他们借助游戏,从或轻或重的坏情绪当中恢复的典型例子。一个3岁的孩子在诊所挨了一针,回家后,玩什么游戏呢?当然是打针游戏,他会想当谁呢?当然是医生或护士——之前那个给他打针的人。那谁会被打针呢?他的第一选择通常是爸妈或者别的大人,如果没有大人在场,他会拿一个毛绒玩具或者洋娃娃代替。那他会要你做什么呢?你得一边装作真的很痛、很害怕,一边大声喊:“我不要,我不要打针,请不要给我打针。我讨厌打针!求你了,不要!不要!”

这个游戏让孩子处于交往中的强势一方。让被打针的一方变成给别人打针的一方,这种角色转换虽然简单,效果却很好。被打针的遭遇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力,并让他联想起过去所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挫折,想到自己不能对做什么、吃什么和穿什么做出选择,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无法由他决定的事情。去医院当然不是他的主意,但是打针游戏却能让他心情好起来。他看到大人也有无能为力、绝望、丢脸的时刻,而他这次却是强大无比。

游戏可能只是假装的,但从悲伤中振作起来的需求却很真切。孩子选择这个假想游戏,是因为他需要克服打针所留下的真实痛苦。这不仅仅是好玩而已(尽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不少乐趣),而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再次经历整个过程,让恐惧感通过哈哈大笑释放出来。这就是孩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这个游戏的原因。

I:what:这个拆段讲的是孩子反复玩看病游戏,目的是帮助自己从无能为力和恐惧的情绪中解脱,重新振作起来。

why:大脑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遗忘痛苦,这对人类是个非常大的福利。比如《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举例:母亲生孩子,需要面对难以忍受的痛苦,但当她生二胎或是n胎时,是不可能清晰的感受到第一次生孩子时的剧烈疼痛,只是知道会非常疼,对于痛苦的感觉却已经遗忘,这是有利于人类的繁衍生息的。再如你可能在球场上多次受伤,但依然玩得不亦乐乎,如果你上场前能够感受到受伤时的痛苦,那估计没几个人会玩竞技类的运动。还有就是人类均要面临的事,亲人的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身边的亲人会一个个的离开,每一个亲人的离世,对于你精神来说都是巨大痛苦,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这些都说明人类有一套遗忘痛苦的机制来帮助我们免除点身体或是精神带来的痛苦,让我们能够在未来的路上继续前行。

不只是对成年人,快速遗忘痛苦,对孩子同样重要。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讲,大概率下,因为没有处理好孩童时期的负面经历,负面情绪过多,总要找个释放口,才造成了犯罪。有句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用来形容小孩子变脸速度快,眼泪鼻涕还没擦干,却又在哈哈大笑了,当然,笑着笑着就哭了也是时常有的事。这说明孩子快速摆脱不愉快情绪的能力与生俱来,最好的方法,便是游戏。

孩子生病被抱去医院打针了,被家长死劲压住,全身不能动,医生拿着枕头一下刺进皮肤,真痛!在这个事实中,孩子感觉自己很弱小,是被伤害的一方,医生护士是强大的一方,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手上还有很厉害的针,碰到身上很痛。人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小孩子更是。这个时候,小孩子会不由自主的特别想让自己成为强大的那个,拿着听诊器、针管帮助别人恢复健康。可是,他不可能真的一下就成为医生,所以就借助角色扮演的游戏,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当看到原本强壮的成人在自己的针头下,苦苦挣扎求饶时,他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这个自己很强的感受冲淡了原本的负面情绪。

when:任何时候都可以。

A1:面条在2020的元旦前后反复发烧咳嗽,被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在医院连续输了一周的液。身体不舒服,每天又被逼迫喝苦药、输液、查体温,活动空间仅限于一张小床,导致她的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点小事就会发脾气、扔东西、大哭不止。以前看过的育儿书上都说,要与孩子共情,抱紧她并告诉她我能理解她的不开心,但是要喝药身体才能好。可是没用啊,她才2岁,根本就听不懂道理。

那段时间,面条回家后,经常玩的游戏,便是测体温和打针。长辈对”打针“游戏其实是很忌讳的,认为”祸从口出“。我没什么关系,所以经常和她一起玩。她会拿支笔,甚至是筷子,说妈妈生病了,要给妈妈查体温,煞有介事的看手表,还要读数,说体温是6度(此时她只能从1数到10,最喜欢说的数字是2和6),然后要给我打针。我会学着她的语气惊叫:“我不要打针,我害怕,很痛”。然后,她会拉着我的手,学着大人的语气笑着说:“不要怕,有面面在,不痛的。”然后,哈哈大小。

打完一针后,你以为就结束了吗?她会说,我想再玩一次这个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她觉得自己特别厉害,自称是医生阿姨。

相关文章

  • 《游戏力》察觉与致用——打针游戏

    R:P013-014: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能够光明正大地了解身体的隐私,只是孩子玩看病游戏的目的之一。...

  • 《游戏力》觉察与致用2

    R:P012 游戏之所以有魅力,部分原因应归结为这种主动选择。 如果做什么你都能主动选择,你就更可能完全投入进去。...

  • 打针游戏

    最近孩子特别喜欢玩儿去医院看医生,找医生打针,吃药的游戏。以前只是觉得她在模仿学习这样一个常识—生病了需要看医生,...

  • 【纯静水】拆书15《游戏力》:打针游戏

    【R】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 书名:游戏力作者:劳伦斯 · 科恩 [美]拆书:P13 有一个3岁的孩子在诊所...

  • 打针的游戏

    像图片上的孩子可以平静的接受打针,是几岁孩子可以办到的事情。半岁会不会太早,5岁会不会太迟?你的接受程度是几岁?坦...

  • 游戏老师培训(上)

    作为一名“游戏力”实践者,我深刻体会到游戏力带给我们家庭的快乐与帮助;作为一名“游戏力”推广者,我希望游戏力带给更...

  • 彭晋辉:如何将游戏化为游戏力《游戏改变人生》拆解(010)

    《游戏改变人生》拆解(010) R:原文: 将游戏化为游戏力 你的任务 打破游戏优势与现实生活的屏障。 到 目前为...

  • 育儿日课~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见闻摘要: 1.游戏引导思考。摒弃游戏与学习对立的观点,可以利用游戏学习。如玩一些益智类游戏、思维力游戏,多去...

  • 2018-05-24 关于梦想

    小时候的梦想总是不痛不痒。 想当医生啦,拉着弟弟玩起了打针的游戏,但是很奇怪,每次玩好打针的游戏接下去就是头痛症犯...

  • 【快速阅读324/400】《游戏力养育》

    【快速阅读324/400】《游戏力养育》劳伦斯·科恩著。重视游戏和联结的方式,游戏力养育内容:特殊时光、打闹游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戏力》察觉与致用——打针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ze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