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村 我记忆中的邻里情怀

农村 我记忆中的邻里情怀

作者: 880f465a0f69 | 来源:发表于2016-03-01 14:35 被阅读0次

自幼生在农村,深知农村是一种乡土文化,农村讲人情,见面打招呼就不说了,要是谁家忙不过来,周边邻居都来帮忙,这跟城市的冷漠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城里你住一层楼一辈子都可能估计进对方家门一次,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

当然了,这根农村文化有莫大关系。农村流动性很小,关系相对稳定,今天我帮你,明天我有困难你拉我一把,是农村的潜在文化规则。就算你儿子是省长,你急病他远在城市也没用,还是得指望周边乡亲,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因此呢,农村这种文化一直深入人心,并且千百年流传。

串门既是乡下人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一种能提供互助互惠的信息沟通手段。在农村能捧个饭碗从村子东头出门,从村子西头回来,一顿饭能吃上四五家。串门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消闲,一种娱乐,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也有可能做了一辈子邻居的老姐俩,你尝尝我的饺子,我尝尝你的面条,谁也不嫌弃谁。

山里人都很亲善和睦,鸡犬之声相闻,朝夕相处,多有往来。特别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栽秧打谷,全村老少总是礼尚往来,互贺互助。孩童时代的我还总是和人攀比:你有几个大大?我有7个!

人人都像大山一样厚道、勤劳简朴、热情好客。一个在城市里工作的年轻人在母亲去世时,和爱人急匆匆赶回家,左邻右舍的人已从丧事的账房、“八仙”、理事、烧火煮饭……全部安排得妥妥当当,见了之后觉得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和邻里相处处的好,真的比亲戚还近乎,对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中国农村的“借”文化,这也是我母亲告诉我的道理。母亲给我讲述,她小时候,家里不像现在这么富足,家里来了客人,更少不了到东家借点油、西家借个鸡蛋。要是逢上个红白喜事,还需要全村总动员,桌子、板凳和碗筷都要借。借了自然要还,还的时候少不了感谢的话语,外加一块喜糖、半碗剩菜、两三个红枣。借来借去,来往就会多,这种来往只会增进感情。感情深了,即便日常有点小小摩擦,也会因此而冲淡不少。

并不是说,城市的邻里关系不好,在城市里,什么都便利,所以有时候这些情感会变成累赘。每家每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不过,我真心向往农村的这种不做作的紧密的关系,就好像三月里的阳光一样,一抬头,就在那里!

(完)

---------------------分割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经许可后转载请在开始处按以下格式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101农资网】【微信账号:nongzi101】

---分隔线---

关注本公众微信号(搜索 nongzi101 或 101农资网)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文章

  • 农村 我记忆中的邻里情怀

    自幼生在农村,深知农村是一种乡土文化,农村讲人情,见面打招呼就不说了,要是谁家忙不过来,周边邻居都来帮忙,这跟城市...

  • 邻里情怀

    我们家住的小院,二楼有几户人家,性格十分相似,不拘小节、乐观大度,大家整天嘻嘻哈哈,不甚热闹。 ...

  • 我记忆中的农村

    话说村子里的一个老头子,年龄也有八十多岁了,一家人和和乐乐,幸福得很。 一天,儿媳妇儿找到屋里,满脸不高兴,爹,你...

  • 母亲的邻里情怀

    临近中秋节,前天给母亲寄了两盒本地省医月饼与一箱10斤装的蜂蜜百香果,今日收货后母亲立马发了一张图片私信给我...

  • 记忆中的情怀

    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抛头颅,洒热血,一步步筑就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岁月悠悠,逝去的是生命,铭记的是情怀。...

  • 记忆中的情怀

    文/唐慧 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抛头颅,洒热血,一步步筑就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岁月悠悠,逝去的是生命,铭记的是...

  • 记忆中的农村

    小时候在农村生长,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总是觉得女人特别辛苦。 农忙的时候,男人女人都在地里忙,但是女人忙完地里还要忙...

  • 记忆中的农村

  • 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

    夺冠这个故事里有我很多童年的记忆,我们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学校没有校服的,哈哈,故事里邻里街坊一起围着一台电视看排球赛...

  • 【双抢】

    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农村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文,略表情怀。 在我的家乡,农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 我记忆中的邻里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z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