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村子里的一个老头子,年龄也有八十多岁了,一家人和和乐乐,幸福得很。
一天,儿媳妇儿找到屋里,满脸不高兴,爹,你以后别出去磨剪子磨刀了。又不缺吃又不缺喝,你孙子要娶媳妇哩。
老汉没吱声,也没再去。
这是咋了?
原来老头儿蹬着三轮游街串巷磨剪子磨刀的样子让好事的人录下来发网上了。一村子,乡里亲戚都给儿媳妇说笑,恁老公公又磨刀哩。
其实这情况在农村司空见惯。老一辈农民一生辛劳,有名的闲不住,过年过街,手头没事干,是坐卧不宁。人家进屋坐着,他偏外出,就是拾把柴火也心里静。
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
我印象中的农村是一个完善,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社会。赶集上市既是解决生活物质所需的必然,更是为了社会交往。小小一个村子,十天三个集,要么二五八,要么一四七,或者三六九,平时一条土街,集上两畦菜地,有那贩卖衣货土杂,各类工具的。村子里必然会有一片树林子,坑洼不平,以往是蚊蝇聚集,今天就是牛羊骡马市,兼有玩狗羝羊者,散散聚上一圈闲汉,大嗓门,咋咋乎乎,图个热闹。
我小时候就爱在这人窝子里钻,走到午后散集,淌了一脚,一裤子土,闲着手,空着肚子回家。
农民赶集买东西要有颜色,有那头面广,交际活的人简直没法子赶集,随便一抬头,问个价,保不准就是谁家二舅,四大爷,这不尴尬了嘛!
这和城里人不一样。农村人几乎个个是多面手,他们下气力种地,也会一两手巧活,编筐,串马扎子,炸油条,炸气蛤蟆等等不二而足。我小时候邻居家买了一台机器,农忙浇地,农闲咣咣咣地造玉米糖酥棍,我也毫不羞涩地提着一布袋串胡同吆喝,也敢在别人问甜不甜时吃给人看。
至于走街串巷买东西,修理杂七杂八,由冬至春,从早到晚,没个断头,我家在村子街面上,一应什物无比方便。
这几年转到城里讨生活,医院是专科,学校是专任教师,商店也是专卖店,到超市去看看吧,商品分区分类,整整齐齐,怎么也没了那种感觉。
找几个人闲谈,也很难找到像农村那各行各业都过来的百事通,话头活,话转得快,一忽儿飘洋过海,一忽儿春夏秋冬来得过瘾,有时几个人默契得打哑谜,能把人逗成神经质。
家里有点事,垒个墙头,支个炕,随便街上一呦喝,能拉七八个泥瓦匠外带下工,一顿酒下来,砖多少,灰多少,一清二楚。
农村人就这样活着,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他们一天天的活过,生活的快乐就来自于从家前到家后的踢踢跶跶走过。
当然了,这是以前的农村,那时还不时兴比谁家有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