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她”、“笑”之解

“她”、“笑”之解

作者: 木土水 | 来源:发表于2022-11-07 19:41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学习毛主席诗词,背的倒挺溜,其实意思都是一知半解。年龄小、阅历浅、悟性差、看书少,自身文学修养不够,根本理解不了诗词的深意,更别说体会创作意境了。

    记得在学习《咏梅》时,对最后一句“她在丛中笑”就搞不明白。梅属于植物,代词应该用“它”,同学们私下嘀咕:梅也不是女的,他老人家也写白字?这些只是私下说说而已,谁也不敢直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估计老师也不敢说写错了。

    老师讲解此处也是简单一提而过,说是用人称代词,是拟人写法。

    当时我还是有疑问,既是拟人,为何不用“他”而用“她”?还有最后一个字——笑,笑啥?是傻笑、讥笑、偷笑、大笑、轻笑?还是奸笑、得意之笑?到底有啥好笑的呢?

    这一问题我困惑了好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学养的提高,现在算是基本上搞清楚了一些。

    先说“她”。这个字也就100岁,并非古已有之,也非仓颉所造,而是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先生创造出来的。在其1917年翻译英国戏剧《琴魂》中试用了“她”,结果招来文坛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和坚决反对。随后刘半农又发表了学术论文《“她”字问题》,“她”字逐渐被认可并接受,才结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三人称书面语言男女表达混乱的现象。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说,“她”字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所以,1917年以前的书籍中,第三人称代词只有“他”而没有“她”。

    毛主席诗词中的“她”确是拟人写法,表达了对梅的爱戴、尊崇、敬重之意。这也是“她”与“他”的区别之处,凡有尊敬赞美之意时,用“她”为宜,比如现代行文中,称祖国、党、名山大川等都可用“她”,以表达出创作者对描述对象的爱戴尊敬之意,实为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诗词中用“她”再合适不过。

    再说“笑”。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又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她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艳俏枝头,傲寒雪而芳,独天下而春。待到春绿大地草木葳蕤,百花烂漫争奇斗艳之时,梅怎会不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看到”春满大地万紫千红,会露出豁达之笑;“看到”百花恣意开放,“想到”自己也曾如此艳丽,“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告诉人们快快迎接春的绚丽吧!不免又有偷笑,会心微笑或自豪之笑。以她高尚的品格,绝不会嘲笑,更不会奸笑。

    她在丛中之“笑”,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读者可能意会出不同含意之笑,体会出不同意境。以上所述乃管中窥豹,可能只说中一二笑点而已。

    古人也有写梅花之笑,《红楼梦》第五十回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诗中——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这里的“笑”与主席诗词中的“丛中笑”的意境或许有相似之处。

    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完全搞明白诗词中的字、词、句的真正含义,才能深刻体会出诗词的真正内涵和创作意境,如此,性情才得以陶冶,心情才得以愉悦,鉴赏才得以提升。

    学识渊博之君,早就知晓这些,肯定理解的还要更深刻更到位更恰当,而对此拙文,具有梅花般高尚情操的您——也会笑吧!

    写罢此文,我又突发奇想,假若能穿越到当年,把这篇作文给老师看看,他是否也会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笑”之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z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