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推荐类的作家是稍稍有点抗拒的。可能在内心深处还是有点偏见,过于热销的作品未必见得好。可是,真正好的,总会碰见,不在那时,也会在这时。他们就在那里安静等你,等你遇见,喜欢,与他们握手言欢,再一次感觉生命的不可思议。比如周国平,比如史铁生。
知道周国平始于畅销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没有读,怕是煽情一类的。过了很久无意中看到,非常感动。因为哀伤内敛,更加让人动容。同时,文章中对内心对自身对当时夫妻之间的感情描述,真实客观,不美化,不煽情。后来买了他的自传《岁月与性情》。 自传是很难写的,尺度把握不好,或流于浅薄或陷于是非。周国平的自传却是难得的坦荡,感情丰富细腻而不觉女人腔,思绪多变却不改其本质,特别是对人性的认知和豁达深得我心。研究哲学的人还是比搞纯文学的人更能体现老子的精神。
史铁生的名字知道的也早了,同样没有拜读过。我一直赞同网络的意义就是,可以提供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和资讯。因为搜北野武,跳出了史铁生的诗:
希米,希米
见你就像见到家乡
所有神情我都熟悉。
看你笑容灿烂
高山平原、风里雨里
还是咱家乡的容仪。
希米,希米
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
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
听那光阴恒久
在也无终,行也无极
陌路之魂皆可以爱相期?
瞬间被打动,于是搜索他的书,买了他的书。可能因为对灵魂特别脆弱的人感触太深,所以,这个肉体残缺而灵魂完整高尚坚强的人特别特别打动我。在看他的书之前,我就意识到,心灵或者灵魂的强大对人是何等重要。肉体一旦衰弱,若没有强大宽阔的内心世界支撑,不仅自己沉溺于自艾自怨的世界无法自拔,更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一个健康的人一天天看着自己的肉体衰弱,无力支撑生命之躯体,思想越自由,越感觉到肉体被困住的痛苦。《我与地坛》完整地呈现了肉体和思想抗争的过程,哀伤,愤怒,无奈,自怜。种种种种,最后,他问自己:“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是的,生命中的种种艰难都不会是“最”,永远有个“更”在等待。
然而,从脆弱的肉体挣扎出完整的灵魂,需要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一蹶不振,彻底被打倒,活得暮气沉沉暗无天日,有的人却如凤凰涅槃,精神世界因此更加光华璀璨。老子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到逆境,消沉自闭的是不是也是因为“自生”?过于关注自身,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不幸?不仅仅为自己而存在的人,反倒能超越肉体,精神永存。
年轻的时候,身体处于最高峰,青春的喧嚣和光芒足以遮挡住不一样的灵魂。我们被肉体吸引,浅显的眼光不足以探寻真正的灵魂。当身体一天天走下坡路,灵魂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这过程中,我们做了什么?是我们的灵魂最初就相隔万里还是曾经接近又远离? 享受过肉体给予的种种欢乐,肆无忌惮地挥霍着它,透支着它,并且在那些时刻,相信身体的盛宴将永恒。史铁生曾经拥有运动员般的体魄,甚至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再没有比这个更残酷的了,就好比音乐家失去听力,然而贝多芬写出了《命运交响曲》,史铁生完成了他最初的想法:“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身体停止运行,可是精神究竟还是圆满的呀,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坚强的灵魂给予人的大概就是前进的力量。肉体软弱的时候,对于未知的一切都是恐惧的,更愿意选择自己认为的更安全,更固定的方式来维系。但是,灵魂也将因此而困守,委顿。
人终将被更高尚的灵魂所吸引。肉体给予的短暂而迷茫,因灵魂而吸引,感知生命更深的意义和存在。 而灵魂的吸引是什么?若在一起,生命更加圆满。若不在一起,时间和空间也并不会阻挡。因为,灵魂本无形,它靠一种强大的磁场使相近的人越靠越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