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HR一枚,不作不闹,挺随心。
工作五年有余,混过一至三线城市,现定居长三角某省会。所在的公司,既不是大厂,也非小作坊。工资够温饱,工作三班倒,社畜一只。总而言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但是做了这些年的HR,也不是一无所得。至少,各类职场上的人见过不少。而且,在故事开始的地方,我想和正在阅读的你说:人,是世界上最最微妙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几篇里,我会和你讲述一个HR眼中的职场点滴。
2014年,我毕业了。对未来没啥想法的我,和同学一起参加各家公司的宣讲会。当时的想法是,反正也不知道今后干啥,碰上哪家要我,就去哪家算了。大大小小的公司谈了有几十家吧,到现在只对其中四家比较有印象。
第一家中字系,到海外搬砖的那种。他们的HR非常的牛,宣讲完后也不爱搭理学生,收完简历就走人。当年还心心念念地想去,现在回想起来,可谢谢那位HR姐姐没看上我哟。原因有三:第一,海外工作很孤单,没啥交际圈,去的地区也比较动荡,基本就算与世隔绝了;第二,在海外工作,接触到的各类体系和国内是完全不同的,换个地方根本没有竞争力。我举个例子,这家公司派你去埃塞俄比亚做工程,做了几年以后总得回国发展吧(除非你定居埃塞俄比亚),但是回国后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适合你的同等同级工作,大部分情况下还要从头开始;最后,内部晋升永远比跳槽涨薪慢,根据以上两点,没有人脉又没有竞争力的你,基本就和国内人才市场说拜拜了。所以,除非你把出国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否则我劝你还是谨慎点。
第二家国企地产,当年在港股上市融了不少资金,在本市拿了一块体量非常大的宅地。我面试了招商岗,进了终面,没过。原因是面试官觉得我夸大了自己的经历。这个就涉及面试的技巧,非常有意思。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候选人,经历很丰富,可是面试的时候,就是讲不出来,或者很零散,让人觉得简历作假。可是回头一背调,都是真的。有些候选人呢,比较能忽悠,让人觉得是行业大牛,背调结果出来,都是作假。因为自己曾经跌进这个坑,所以后来每次面试候选人,我都会做一些引导,避免老实人吃亏。不过话说回来,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很重要,要形成体系化的思路,这都是自己的竞争力啊!再说回那家国企,后来开发这个大项目用了四年多,项目结束后就从本省撤到中部地区。如果我还在那里做招商,估计不仅没啥发展,还得背井离乡。总而言之,看准企业的发展和战略,也很重要。
第三家是本土做厨具的家族企业,知名品牌,老板信儒家那一套。也是进了终面,没过。一对三面试。别误会,不是三个面试官,是三个候选人。整个面试过程也很奇葩,感觉面试官不是在面试,是在教育后辈。这家我不多说,以后有机会你们可以感受下-承受打击,锻炼心智。我不是对这家企业有意见,也不是对这位HR有意见(去年我听说他还在老地方,混的不错)。但至少,请给予候选人足够的尊重。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强劲的后浪,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许他们能发展地更好。又或许,未来的哪一天,他也能成长为你对面的面试官呢(行业的残酷以后再讲)。所以,不要看企业的宣传如何天花乱坠。在面试中,就能感知到企业对人才是否尊重,即使你还不能称为人才。业内的黄老板不少,真当慎之又慎。
第四家就是最后入职的公司,一家上海的本土开发商。当年给的工资不低,比某科少一点。但是里面捣浆糊的也不少。两年后,已具备跳槽能力的我果断回家乡发展。去年这家公司倒闭了,我不说你们也能查到。
今天就写到这里,对于毕业生,一个小HR想说:后浪们加油,要选好自己的路,从点滴做起,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
下一篇讲我遇到过的管培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