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59)杀虎口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06:32 被阅读0次

    文/石岩磊

          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是我国历史上5次重大的人口迁徙事件,其中的走西口指的是清末民国时期,大量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的民众走出长城隘口到蒙古高原谋生,而主要路线要经过杀虎口,这里便成了“西口”的代称。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处在塘子山与大堡山之间,是扼守中原的重要关口。其最初叫参合口,明军多次由此出兵征战元朝残余势力,因此得名“杀胡口”。历史上,胡人既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契丹等民族,也涵盖满族的前身女真人,所以当康熙帝由此出关平定准噶尔叛乱时,便将其改名为“杀虎口”。

          走西口是一条辛酸之路,正像山西民歌《走西口》中唱的那样:“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遭受天灾的中原人民不得已背井离乡前往口外,他们或开荒种地或从事贸易,也成就了晋商的崛起,杀虎口就涌现出像“大盛魁”那样著名的商号,但大部分走西口的流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穷困生活,还有许多人病倒、累死在了路途之上。

          即使是现在的右玉县仍十分贫困,当地人也在想方设法摆脱目前的窘境,其中一条途径便是大力发展旅游业。2000年,右玉县利用晋商的赞助,将原先狭窄低矮的杀虎口拆除,兴建起气派恢宏的新城楼,并重修了其两翼的部分长城,使之焕然一新。还在关口南边树立起康熙帝西征塑像,以及筹建了“右玉县博物馆”。经过大力宣传后,来这里游览的客人日渐增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很多文物学家对此大为痛心,《万里长城》的编辑部主任就直言:“杀虎口这样搞,把历史原貌破坏了。等一百年以后,子孙后代再去看,以为长城就是现在这样,有雕塑,有博物馆,这是对子孙后代的误导。”更有专家痛斥道:“杀虎口这么搞,简直是愚蠢至极!”杀虎口景区在开发与保护间不断徘徊,后续建设无以为继,陷入经营困境。

        其实国内许多名胜古迹很好地处理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也许是右玉县穷怕了,迫不及待地要快速致富,才导致有些饥不择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右玉县一定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只是被拆毁的关口和城墙已无法恢复,好在旁边明朝时造的“广义桥”仍在,远处还有连绵不断的残破长城遗迹。

        登上簇新的杀虎口城楼,遥望两侧巍峨险峻的塘子山和大堡山,人们似乎可以想见,衣衫褴褛的灾民从脚下的门洞匆匆而过,他们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怀揣着新娘子缠绵悱恻的叮嘱,奔赴未知的陌生草原,拼尽所有心血要闯出一个新天地。但能有几人可载誉归来,能有几人可跻身富商巨贾之列?

          望眼欲穿的父母等来的或许是儿子的杳无音信,独守空房的妻子盼来的也许是丈夫客死他乡的噩耗,辉煌永远属于少数人,充满传奇色彩的“杀虎口”更多的是噬人的虎口。可这里也是希望的渡口,是憧憬的彼岸,是拼搏精神的灯塔。踏着车轮碾压出的深深辙痕,望着残垣断壁的旧长城,人们的心底漾起的是悲凉与悲壮,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走西口”的路上打拼,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为了一家老小的温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眼前的“杀虎口”便不再是争来争去的景点,而是成了勇往直前追寻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2022.8.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游天下(459)杀虎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fy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