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由于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下午第一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九(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20章电磁学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时,我拿出两根条形磁铁进行试验,通过观察学生已经得出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我把两个磁体放在了讲桌上。当我转身在黑板上写规律时,讲桌旁的小张同学拿起了其中一根磁体,可能是兴奋,磁体当场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正准备好好训斥小张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张,对他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学物理,认真去做实验?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肯定没用了。”“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课代表不无得意的说道。“我也同意” “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课代表的不在少数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正好也有同学的磁体摔断了,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我也把我的摔断的磁铁交给小张,让他做实验。不一会儿,就有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原来没有坏啊!” “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张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张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