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做梦,时常出现小时候的影子,拽着我,回到过去。
我生长在大山里,是个土生土长的山娃子。六月,贵州的天气总是潮湿的,连空气都带着露水的味道。这个季节也是山里最忙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到地里摘烟叶,烟叶的好坏意味着这一年全家是否可以吃饱穿暖。所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个关乎全家温饱问题的祖宗。
我的奶奶已经年过古稀,两鬓已然斑白如雪,双手是沟壑纵横的老茧,背部因长年肩挑背扛而佝偻。即便如此,她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下地干活。在我的印象里,夏夜的时候我喜欢趴在奶奶腿上,让她用满布老茧的手给我挠背,她的手粗糙得就像把刷子,挠背很舒服。奶奶的一生过得很苦,幼年时便失去了母亲,因为家里穷,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导致她很瘦小。在大饿饭时期因太爷爷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年幼的她不得不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赚取工分,养活父亲及弟妹。因年纪小,身材小,她总是受其他小孩的欺负。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吃饭的时候总是把饭粒落在桌上,奶奶就会一粒一粒地给捡起来放在碗里吃。她常告诉我,当年饿饭的时候,她夜晚的时候趁着村里人睡着了去挖野菜、扒树皮。因为白天她抢不过那些大人。挖回来的野菜和树皮用锤子舂碎放在盒子里,得省着吃,一顿就放一小半碗。夜里弟妹要是饿的哭起来,她就各给一小勺,“那时候,我们的碗舔的可干净了,都不用洗碗”,奶奶笑着说道。从此之后,我吃饭再也不掉饭粒。而在结婚后,爷爷不太靠谱,家里的事情他都撒手不管,只管赌博。家里的一切都得奶奶瘦弱的肩膀扛起来。
我出生的村里很穷,缺水,交通就是靠徒步翻山越岭。我的记忆里,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家才吃上大米饭,在此之前都是吃的包谷饭。奶奶是个心细的人,我吃的包谷饭她总是会把磨好的包谷面筛好,然后再磨一次,以免我卡到嗓子,而他们吃的就比较粗糙,如果不用汤顺下去简直难以下咽。现在我住在城里,时常听到城里人说要多吃粗粮,对身体这好那好的时候,我只是苦笑,想到那些吃粗粮的日子,真的是够了。想吃粗粮,大概是没有过过苦日子。奶奶性格很坚毅,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坷与艰辛,她都能坚强面对。听我爸讲,在他十六岁那年,奶奶毅然决然地把我爸爸送去学医。她把家里仅有的一头黄牛卖了,带着我爸爸步行几十公里山路到镇上寻访一位老医生,把卖牛的钱都给了老医生,并跪求他收留我爸爸,并许诺每年给予三袋包谷面,至此,我爸爸就跟着老医生学医。家里仅有的五袋包谷面就只剩了两袋,接下来的日子很苦,全家生活都得靠奶奶每天白天下地干活,夜晚替别人做衣服,刺绣来维持,她整晚整晚不睡。寂静的小村,山脚下的小屋纸窗户里总会透出一个由昏暗的煤油灯映射出的老人身影,孤独地,倔强地。这大概是她现在患眼疾的原因吧。三年后,爸爸回来了,他果然没有辜负家人的希望,他学成之后就自己在镇上开了个小诊所,略有小成,那个时候家里条件才慢慢好起来。爸爸有六个兄弟姐妹,除了我爸跟小叔,其他的叔叔跟姑姑都没有上过学,这也成为了奶奶一生的遗憾,但奶奶这一生为了他们的幸福不曾停歇过、休息过。
小时候,奶奶带我去赶集,烈日炎炎下,我渴的难受,奶奶就会给我买棒冰吃,而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我递给她舔舔的时候,她总是说“我不渴,我不爱吃棒冰”。完了她还要背着我顶着烈日回家,到了家里她就会在水缸里舀水大口大口地喝,这时我才明白她不是不渴,不是不喜欢吃,只是为了省钱不舍得买棒冰吃,宁愿渴着回家喝水。有一次赶集回来的路上我一路蹦蹦跳跳哼唱着歌谣,村里人都对奶奶说:“你这小幺儿长大肯定有出息。”我就得意地说:“我长大了要带奶奶去坐大飞机,我奶奶还没有坐过飞机呢”。大人们都笑了,奶奶也笑了,笑得流泪。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奶奶为何而流泪,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奶奶是因为我的孝心感到欣慰而流泪,虽然那只是别的大人认为的孩子的一句戏言。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奶奶很骄傲。我记得出发前往学校的那一天早晨,下着小雨,风却很大。奶奶把我拉进了她的房间,很神秘地搬出一个木箱子,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拿出了一套我们民族的服装和首饰。服饰上面有着精湛的刺绣,盘扣也是用丝布做成。首饰都是银制品,有着精心雕刻的民族图腾。奶奶笑着说:“这是给你准备的,就等着这一天给你穿上呢”。“奶奶。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让我穿这个,土死了,我才不要穿。”由于我的坚持,那套精心为我准备的服饰又被放回箱子里。奶奶从衣兜里拿出了一块东西,颤颤巍巍的双手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裹着的方巾。里面是钱,整整一千块,旧旧地,平整地。
奶奶把钱递给我:“幺儿,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大出息,晓得不,这一千块钱你拿到起,火车上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没有接过钱,只是抱住了奶奶,忍不住地流泪。我深知,那一千块钱是奶奶多少次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来的,我怎么忍心拿呢。
送我到村头的时候,奶奶拉着我的手,很不舍地说:“幺儿,要照顾好自己,好好读书”。我向奶奶挥挥手告别后就随爸爸乘车而去。我坐在车里,从后车窗看到奶奶依然站在村头,风把她的衣服和头发吹得很凌乱,孱瘦的身体在风雨里矗立着,她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她的幺儿离去的方向,久久都没有离去。时光荏苒,转眼四年光景已过,我未曾回过老家,也未曾回去看过我的奶奶,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地梦见故乡,梦见那孱弱的身影。最近听说奶奶身体越来越弱了,头发已经全部斑白,腿脚也不太利索了,时常会不自觉抽搐,也时常突然睡着,要让人叫好久才会醒过来。妈妈说,奶奶大概长寿不了几年了,她想念着我,盼望与我见面。这段时间我很喜欢喜欢听一首歌歌,歌词很动人,引发了我心底的共鸣,这首歌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听着歌手动情的演唱,我总是会泪湿枕头,一幅幅我从小到大跟奶奶在一起的画面就会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言一语,她抱着我炉火旁打盹,她背着我下地干活的情景都在眼前,那么清晰,那么真实。人们都说,回忆不过是文艺者给自己套牢的感性话题而已,此时于我而言,回忆就是我的勿忘心安。
前几天看了田朴珺的《习惯就好》中有一篇写到奶奶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让我忍不住泪流:
“刚到北京上学那个冬天,妈妈打来电话,说姥姥快不行了,两天以后,我赶回家中,为时已晚,姥姥已变成黑白照片,挂在墙壁上,我一下子蒙了,在照片前长跪不起,没见到他最后一面,悔意与内疚涌上心头,自此积年不去,大概会伴我终身吧,永远不能洗刷。这是我至今为止,最为后悔的一件事,对我最好的人,我却亏欠最多。”看到此处,我的心都揪得很疼,我们总是对亲情的感悟太迟,当真正醒悟过来的时候,往往才意识到为时已晚。
曾经,我对那些节日在空间里,朋友圈里发文字的人祝福爸妈,亲人如何如何的人嗤之以鼻,心想,有本事你就回家陪他们过节去啊,当面表达不是更好,再说了,你在这里发表文字你爸妈看得到么?你只不过是赶潮流,迎合别人罢了,大概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你自己吧。而现在,听到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我心里着急如焚,我才意识到自己跟那些人有什么区别呢,我比他们更差劲。这几年,我很少打电话回去,节日也记不得问候一句。以前我总是想着等以后我有出息了,等以后我有钱了,等以后我有时间了、、、、、、再去看您,可是我没有意识到,年迈的您已经等不起我了,您哪里等得到以后,哪里需要回报啊,您只不过需要晚年的陪伴而已,而这一点,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做到,而您,即将老去。而我的那些等以后的谬论,终究让我失去了好多陪伴您的时光,我好似在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你曾经说我哭的时候光打雷不下雨,而现在,我说要孝顺您的诺言不也正是这样么?我说的孝顺您终究只是诓骗了您和感动了我自己,而您,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我半分的孝顺,如若您不在了,我所谓的功成名就又有什么意义呢。奶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道理,幺儿终究懂得太晚了。时光啊,请你等等我,别让我的奶奶老得太快,让我能多陪陪她,多让她享享福,她已经苦了那么久,别再让她太苦了。
奶奶,每个周末幺儿都会给你打电话,今年过年,幺儿也一定回去陪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