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年大学 心灵家园

老年大学 心灵家园

作者: 金乌_3bae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08:34 被阅读0次

    几位友人将我的“老年大学年轻了几代老年人”发表在《蚌埠老年大学》校刊上的文章视频和照片分别发送给我,是祝贺、鼓励、鞭策或兼而有之。

    近日,又得告知:此文亦被《蚌埠日报》选登于《淮河晨刊》。

    我想,是我代言了大家的心声?远在大洋彼岸的我,是否应该将此“共鸣”分享给关心、关注、支持我的“亲”们。


          老年大学年轻了几代老年人

              老年大学三十年校庆征文

            声乐中(7)班  吴锡波

    寒来暑往,蚌埠老年大学不觉已历三十个春秋,迎来了自己金色的而立之年。

    建校以来,老年大学人在这栋并不算宽绰的教学兼办公楼里让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又一次背上书包,又一次走进学校。”坐进久违的课堂,体会了一把重返年轻的感觉。

    走进教学楼,只见教室走廊粉白的墙上老师和同学们书法字画展示的名言,字如玑珠催人奋进。

    一间间明亮整洁的教室和排练大厅里:时装班羽衣霓裳;舞蹈班神采飞扬;书法班笔走龙蛇;工笔班鸟语花香……。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不绝于耳的优美乐音:声乐班琴曲悠扬;丝竹班余音绕梁;钢琴班奔腾激越;诗词班金曲流觞。更是令人神清气爽。

    一门门中老年人喜爱的课程设置,弥补了忙碌贡献的前半生无暇顾及的爱好和追求,难怪一再“扩招”仍一席难求,映射出校方管理水平的卓越。

    来自各条战线的精英师资队伍,教的负责,绝不因为是老年大学而“应景”敷衍;学生们学的认真,绝不为排遣余年打发时光。师生之间,多了一层兄弟姐妹的情谊,建立起真正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上老师们即有严谨的知识传授,严肃而一丝不苟,又有老年大学特有的“包容”,尤其对于有些老年学员“转瞬即忘”的特点,不厌其烦,反复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同学之间,忽略了年龄,忘年之交融融而和谐。花甲夫妇成了“同桌的你”,时而商量,间或争论充满了友爱;更加有之,古稀伉俪相互搀扶共度楼梯的情景动人而温馨。

    我的父亲,曾就读于老年大学书画班,重拾他年轻时的绘画爱好。经过系统的提高之后,他画的桃花“桃之夭夭”透着盎然春意;书法作品在各类书画展上屡屡获奖。斗大的寿字在他自己八十大寿的喜宴上获得宾客啧啧好评。

    我的叔叔,也曾在老年大学书法班,师从我市的书法大家李洪太受益匪浅。他的一幅幅条屏、立轴,令人体味到那种“大江东去……”的豪情。

    如今,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又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坐到了老年大学的课堂上。成为我们父辈的“校友”。

    现在,在声乐老师系统的声乐基础知识指导下逐渐打开了“面罩”,告别了以前严肃而刻板的脸,启动了“笑肌”,运用“胸腔共鸣、喉腔共鸣、鼻腔共鸣”等基本技法唱起歌来“喜上眉梢”,居然可以做到老师要求的“将快乐传递给大家。”周围的人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是的,有多少老年朋友在这里重新锻造,变得年轻。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接踵进入这座神圣的殿堂,得到升华而焕发青春。

    三十年来,一批批蚌埠市的老年人,退出了建设祖国主力军建制序列,已将自己大部分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中华复兴的民族大业。当他们步入金色的晚年之际进入了金色的老年大学,成为老年大学的学员。得益于党和国家的老年人政策,一代代的老年人在这里真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充电”之所在。不仅仅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学,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社会。

    三十年来,老年大学一届又一届的学员已遍布我市的各个角落,中小学校、社区、街道到龙子河边,张公湖畔,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从辅导下一代书法绘画,弘扬中华文化,到配合形势,组织、指导大家编排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到处可以听到他们歌唱红歌的歌声,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踏上自己圆梦之旅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传播着正能量。

    这是一群奋发向上,孜孜以求,完善自我,完美人生的可爱的老年人。不求重返“年轻”,却时时追求着年轻。

    老年大学整卅载,桑榆满园百花开。

    不与桃李争芳菲,伏枥老骥满情怀。

    夕阳辉映人未晚,黄昏矢志千里外。

    中华复兴千秋业,圆梦路上亦豪迈!

              吴锡波  (略有调整 于悉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年大学 心灵家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hw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