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会的方法论

作者: 不二唐卡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23:42 被阅读25次

    我重读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关于“机会”的这一章节。

    这个章节,我来回重读了四次,同时在《新生》这本书中检索了关键词“机会”,把相关段落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我希望通过在这次在个人低潮期的重读,持续地去打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幻觉。这种幻觉十分可怕, 甚至连写作本身,都成为了幻觉的一部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打破这种幻觉后自己的痛苦,这种痛苦现在写下来很轻松。但是身处其中的时候,根本就完全没有找到出口的可能,所以我才写了一篇充满情绪的文章《在孤独的时候,给陌生人写一封信》。这种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对过去所失去的机会的懊悔,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变得更好的路上,要抬抬头》当中简单回顾过。

    懊悔和找借口没有意义,所以今天回到本源,来看一看,机会这个词为什么会给低潮期的自己带来持续痛苦,最后我又应该怎么去行动,才能在避免再次经历这种痛苦的情绪。

    为了不在写作中给自己制造在持续进步的幻觉,我会保持最大程度的真诚和开放,尽量避免一敲键盘就顿时变成一个可以指点江山,成功的从低潮中逆袭的人。这是最大的幻觉。就像之前,我会以为订阅一个专栏,读了一本书,加入了一个社群,知道一些道理,就会自动地变得很厉害一样,能够把东西公开写出来就完成了进步,这同样也是一个幻觉。

    回到正题。

    首先我会简单理一理李笑来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接着我会摘取3段对我有启发的话,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进行初步的扩展延伸。最后我会把这篇文章结合《新生》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相关内容,总结成可以优化自己价值观,指导自己后续行动的5个原则。这些原则,我会认为比较重要,也会尽量在之后的生活中去践行和迭代。

    笑来老师这篇谈机会的文章,从大多数人对机会睁眼瞎这么一个普遍现象谈起,举了一个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却普遍视而不见的投资机会,GAFATA(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腾讯和阿里)。这个案例,在它看来,可能不太完备,但足够说明人们对机会的视而不见。在这个案例之后,他指出“视而不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看见机会并不意味着自动地把握机会,要加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把握机会。结尾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方式:不做伸手党。

    我的第一个启发其实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的问题,错过机会了该怎么办?

    李笑来老师的原文:

    人们总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他们珍惜的往往是失去的东西,对于现有的,依旧采取无视的态度。那只能不停地重复“失去"和珍惜的恶性循环。所以与其后悔当时没抓住机会,不如让未来的自己不后悔,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年都会有新的黑天鹅起飞,还有老的黑天鹅继续升空,每当我们听到这些消息,总会兴奋不已,但真正把握住这些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关键在于我们知道之后,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了机会》

    2014年12月31号我在罗斯思维的会来事儿上发起过骑行带明信片的众筹活动,活动本本身没有很大影响力,但是得到了很多会员的支持,也因此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弱连接的力量。那时觉得,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勇敢去做,就有机会得到帮助。

    2015年的时候买了一套书,李善友的登高四书,第一次看到关于社群以及产品思维的论述,我看完之后就想找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当时面试了好几家,都说你可以先报个班学三个月的基础再说,那个时候刚工作一年,骑行三个月结束,没钱,需要抓紧时间找个工作,转做了传统行业的销售。当时是互联网的一轮创业潮,也陆续迎来了一个寒潮。我再传统行业的一个小公司还颇为自得,这一年李笑来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做新生大学社群,许多现在知名的公众号在那时都还才刚刚起步。我和SPENSER这个现在的知名写作IP一样,在早一年就听到个体的U盘化生存。但我什么也没做。

    这两个的前后对比基本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尽管有些事情在回过头来看,身在机会之中,但是对于实际上深处其中的自己而言,机会只是一个幻觉。只有当自己笃定地去行动,而不是模糊地去思考,犹疑彷徨纠结,机会才有可能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面目出现。

    还有一个点,为什么当时看不到机会,因为当时有太多的信息噪音,你并没有分析那些现在时代前面的人,他们为什么会那么说,那么做。只是当作一个知识的调味品,生活的装饰品。简单来讲就是活在获取知识,获得认同的幻觉中,而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自己要做的行动和选择。

    错过了机会,怎么办?放心,真正属于你的机会压根就不会被你错过,之所以有错过的幻觉,只是记忆给自己制造的一个如果一切还能重来的幻觉。

    爱情?也是一样,如果错过,很有可能那只是记忆给自己的一个幻觉。

    错过,那就基于未来去思考现在。

    我的第二个启发就是笑来老师给出的一个万能钥匙——阅读,思考,践行。

    你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方法是后天打磨的,而这部分能力的锻炼,恰恰是我们杜绝“睁眼瞎”的有效方式。

    看到了机会并不等于自动掌握了机会,还有加上持续的思考,加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住机会——是“才有可能”,还不一定是“必然”呢,因为总有运气因素的存在。

    你要做的事情,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的进行投资。负什么责任呢,在浮亏的时候淡定,在浮盈的时候从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人并没有合格的知识与判断能力在那资金背后做支撑。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了机会》

    有效的阅读,清晰地思考,进而用思考的结果去指导行动,这三件事情每一项做起来都很难,在2016年8月订阅专栏,到现在21个月过去了,很多思考和行为方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拿一件事情,早在2017年3月笑来老师一再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自己也看到那么多成长记录,但直到一年后的现在自己才开始持续写作。

    什么原因,普通人有时候就是难以跨越当下的泥沼去思考,看到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维度的价值。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也能反过来说明,为什么现在看起来2015年的机会对自己而言是幻觉呢,因为根本就没有去思考一个独立个体可以在未来成长的空间,而是局限在当下的压力下。典型的稀缺心态,占领了自己的心智带宽。

    越是知道这一点,就越能体会发现学习的价值。专业的技能让你足以谋生,思维的升级足以让你看清未来。如果这两点都还没做到,那就去学习。否则机会永远是幻觉。

    我的第三个启发则是来自于新生这本书中关于逮住机会的一个方法论。

    在我看来,我们不仅应该优先关注这个世界的未来,也要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为什么我们这么自信,自信自己可以活在未来呢?理由简单而又清晰,我们是掌握了方法论的人,一旦我们通过研究通过思考,发现某个属于未来大势出现的时候,我们早已调整过自己的关注焦点:不是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在能为我所用,而是问自己,在这个大势中,我去做什么最划算。人们的平均寿命正在加长,在更长的一生中,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能逮到几个大的罢?逮不到,别怪别人。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调整焦点,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论》

    学习这件事情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连学习方法这件事情也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在这方面,我一直在吃亏,效率低没作品出来还不能坚持。这个是要尽快摸索出来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我也希望通过复盘李笑来的系列文章,专栏,书籍,找到一个贴合自己路径的学习方法。

    既然学习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快掌握,那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论?新生这本书,介绍了一种,就是调整自己的焦点,具体到机会这件事情上,就是在趋势之中从世界的未来出发,看一看自己做什么。

    这个很虚无缥缈,就像歌里唱的,小女孩问妈妈,未来会怎样呢,会变漂亮吗,会变富有吗。妈妈说,世事不可强求,随他去吧,随他去吧。

    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区块链,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个词语都说未来已来。未来不可莫测,即使调整焦点,去思考在新的趋势中自己可以做什么?但是你怎么笃定未来会来,万一未来不来又怎么办?

    你看,又回到了起点,那些趋势和机会中自己能做什么,到最后还是回到一个点上,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握机会的方法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i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