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一部舞剧都是一首诗
《史诗绝唱叙长安》——舞剧《杜甫》观后

《史诗绝唱叙长安》——舞剧《杜甫》观后

作者: ebfce2d7812b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12:47 被阅读117次

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剧《杜甫》已结束了2016年的全国巡演,这部耗时五个月,排练1500小时的诚意之作最终获得2016年中国舞蹈界舞剧、舞蹈诗“荷花奖”。杜甫的一生达济天下,忧国忧民,遗世诗篇无数,舞剧《杜甫》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长安十载,求官谋事为苍生》,下篇为《弃官归隐,笔底波澜惊风雨》,以其一生跌宕的经历为线,将其诗歌贯穿始终,以舞蹈的形式讲述心系苍生的胸襟,以抒情的方式表达豪气干云的情怀。

系天下

杜甫深受家族奉儒守官的思想影响,年少之时踌躇满志,追求仕途,求学之时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舞剧的开始便是少年杜甫游学求仕的展现。

上篇最为经典的舞段便是女子群舞,舞女们身着绣罗衣裳,头戴蹙金孔雀,款款舞步颇具汉唐遗风。《丽人行》笔调华丽,场面大气,一展杨氏兄妹春游的宏大排场,但杜甫想借此诗讽刺当时荒淫无度的政治生活。这段舞蹈直接展现唐代精湛的舞蹈技艺,营造恢宏磅礴的宫廷氛围,尽显唐朝辉煌奢靡之气。《丽人行》写于安史之乱之前,而舞蹈放在开篇不仅是从“美”的角度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杜甫上任之时满心欢喜,而那些宦官臣子则对此不屑一顾,可见当时朝堂之上的惴惴之气。这段舞蹈与杜甫的生平对应,40岁的杜甫曾写诗赋上表皇帝,得玄宗赞誉,但因李林甫谗言而未能所用,编导想要借这一舞段影射杜甫曾经的遭遇。

上篇的第四个舞段来源于《兵车行》,硕大的车轮滚动上来,舞者们紧随其后,铿锵有力的前行。在这一舞段中只有一个舞蹈动作,演员顺拐抖肩,脚步沉重,身体重心下沉,动作干脆利落,配合上节奏感强烈的鼓点,营造压抑的氛围。而杜甫跑到车轮之前,用力的与这盲目前行的队伍做着抵抗,可单凭一人之力,如何能阻止“铁骑驰,刀枪鸣”的穷兵黩武,如何能改变“车辚辚、马萧萧”的兵荒马乱,最终只能仰面朝天叹今朝。在这一段中,有一老妪默默看着行进的队伍却无所作为,与诗中“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相对应,征兵的旨意无法违逆,只有送行时“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担忧。

望长安

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交汇相融的产物,是情境交融、虚实相生又蕴含哲理的至高境界,是情与景、意与境的高度统一。舞剧的下篇就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舞剧下篇的开场,七个衣架放置舞台,宦官们在这些华丽的衣服中舞蹈,如同傀儡一般,权的衣服缓缓上升,权站在衣架台子上舞蹈。官宦们还在打理着这些衣服,却不知曾经鼎盛的唐朝以逐渐走向衰亡。

第二个舞段,舞台被分割成两个空间,下层是红色的背景,一个个身着盔甲的战士的剪影显现在舞台之上,象征着那些浴血奋战的灵魂;上层是喧闹的宫殿,八个宫女就如同簪花仕女图中走出的画似的人物。后来,男女的舞蹈交相辉映,男子的弓箭舞速度较快,展现宫外的热血男儿奋勇杀敌,女子的舞蹈则刻板木讷,舞蹈速度缓慢,展现宫内骄奢淫逸的麻木生活,这种刚柔相济的舞蹈将宫内和宫外的情景展现的淋漓尽致。舞剧进行至此,一群太监穿梭在人群之中,那个象征着权贵与安逸的衣架从天坠落,象征着安史之乱爆发。后景的的楼台宫羽缓缓下降,三维空间的转换让观众仿佛置身宫殿之前,皇宫不再是那样的高高在上,颓壁残垣预示着一朝盛唐的衰亡。

再看烽火连天的战场,士兵们枕戈寝甲,依旧未能保住大唐的盛世。在尸横遍野的残兵败将中,杜甫找到一块红色的盖头,那是丈夫出征与新婚妻子诀别时的信物,还有一个遗失的包裹,那是儿子入伍之前母亲亲自为他缝制的衣裳,在远处,一个老妇伫立凝望,翘首以盼自己的亲人能尽早归来。这一段与杜甫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相照应。阵亡的灵魂终有他的归处,杜甫找到一片铠甲,想要给那个战士戴上,只可惜只靠一人之力也无法留住那些战死的军魂。

弓箭舞和仕女舞是这一段表现的意象,创作者从战乱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又最能形成对比性的形象进行舞蹈创作,营造出烽烟急涌、颠沛流离的现实情境,士兵们马革裹尸的狼狈景象,又与创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感相互结合,真正的在舞剧中达到“意”、“境”、“情”、“景”的相互结合。

遇自己

在上篇中,困居长安的十年,杜甫看遍这满目疮痍的社会,动荡不堪的朝野。哀嚎遍野的市井巷陌,一群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如蝼蚁一般在地上爬行,这就是生活在底层人民当时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向杜甫聚集却又在一瞬间摔倒在地,本以为这杜工部能能够解救苍生,却发现他的力量竟是那么微不足道。舞段转为男子双人舞,一个杜甫是现实中的杜甫,他静立田野之中爱莫能助,另一个杜甫诗他的内心写照,他在舞台上抓狂奔跑,懊悔自己无力改变这民间疾苦。这一段的舞蹈表达对应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下篇中,看到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的社会,杜甫恨这个朝野的腐朽,又怨自己的无能。现实中的杜甫和杜甫的内心写照相互审视,另一个杜甫放声大笑,像是早已看穿世事般嘲笑着现在的杜甫,最终两人相互怜惜,彼此照应,象征着杜甫的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动终于合一。

历史上不可能有两个杜甫,舞台上最终的呈现都是由于编创者的独特艺术构思。编导在深入观察、体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提炼、组合,而其中融入了编导独特的灵感、想象、情感。如何选择二人饰演一角的初衷不得而知,但这样的选择无疑是人物本身与内心的对话,创作者与角色的对话,形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的审美意象。这一意象的形成最终离不开编创者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创作,而正是由于编导独特的构思,才有了舞剧中两个杜甫冥冥相遇、惺惺相惜、时时相伴的神来之笔。

回归故里,杜甫扎根于农田之中,和农民一起农耕劳作。通过舞蹈动作表现插秧的场景,舞蹈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通过甩袖子的跳跃运动展现春天播种,播种希望的场景。上天普降甘霖,农民感谢上苍,编导设置了三对夫妇,既有特性又具代表性,一对互相埋怨的老夫妻,一对辛勤工作的中年夫妻,一对恩爱甜蜜的新婚夫妻,表现一番祥和之气,这一幕的灵感来源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抒情怀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总有二三红颜知己,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代代相传,但是杜甫的感情则少有提及。在舞剧《杜甫》之中,加入了两段杜甫和妻子的双人舞,以杜甫和其妻的感情线索作为辅助推动剧情的发展。

上篇中,他的妻子手捧家书思郎君,看到杜甫归来又恨又怨,拼命的捶打着丈夫。最后这封家书回到另一个杜甫手中,表现这为官十年来,他和妻子对彼此的牵挂与眷恋。下篇中,杜甫脱去官服,背起行囊,归乡后再次见到妻子,这与上篇在脑海中与妻子相遇形成对应。评论界对舞剧这一条线索的设置褒贬不一,有评论认为杜甫与妻的舞段很多余,将这两个舞段拿掉也不影响剧情的发展,也有观点觉得这样的杜甫塑造的更为立体,迥异的看法源于评论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同。

纵观整个舞剧的结构,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妃子,一个佞臣,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孔子》和《杜甫》都有着相似的结构和情节。不管是春秋,还是唐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妃子宠冠后宫,在《孔子》和《杜甫》中也不例外,我们不知这样的妃子对于历史的推进是否有意义,但在舞剧中她们承担着“美”的重任。

其实“妃”的设计不一定符合历史,在舞剧中也不一定推动剧情的发展,但是她们带来了技术精湛的舞蹈是肯定的。杜甫和孔子的成就在于他们的文学和思想,这样的内容搬上舞台,并不是观众想要看到的,而精彩的女子舞蹈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使舞剧充实丰富,同时使得作品更具可舞性。一个朝代的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单是一个“佞”能够改变的,孔子、杜甫人生的转折也绝不是一个“权”就能干涉的,但是这样的角色确实剧情推进的导火索。这样的安排是否已经成了人物传记型舞剧的标配模式?这样换汤不换药的剧情结构是否在未来会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所以,如何设计舞剧的结构与剧情是《杜甫》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舞剧《杜甫》的副标题叫“一个人笔下的唐朝”,试想,如果将舞剧换成《李白》《王维》《白居易》《孟浩然》,是不是也可以写出雷同的剧情呢?舞剧详细的讲述了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场景,讲述了安史之乱的朝野动荡,不安政权带来的民不聊生,但是杜甫在哪里?舞剧只是借杜甫话唐朝,以杜甫的一生为线索,却并未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使杜甫最终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讲故事的人,遗留舞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晚年的杜甫登高望远,感怀此生,困居长安十年,心系百姓一世,最终,杜甫独自一人走向一盏孤灯。大幕缓缓落下,杜甫诗词以3D投影的效果出现在舞台空间,以此总结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也为舞剧画上了句点。

相关文章

  • 《史诗绝唱叙长安》——舞剧《杜甫》观后

    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剧《杜甫》已结束了2016年的全国巡演,这部耗时五个月,排练1500小时的诚意...

  • 舞剧《杜甫》

    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心,忧国忧民。他,心底波澜汹涌出笔尖骇浪,为后世留下一段民族的记忆,一个朝代的历史。他,他是...

  • 《九绝》新杜甫诗绝句

    读杜甫写杜甫我心似海洋学习杜甫诗, 谈杜甫论杜甫我写绝句向杜甫致敬。 看古代史诗人出诗道, 我学古代史诗人诗中必出...

  • 【原创叙史诗】赤壁

    汉帜南下为一统,荆襄尽付北旄中。 长坂铁骑起杀戮,夏口玄德乘艨艟。 丞相有意猎赤壁,都督立誓保江东。 舌战群儒孔明...

  • 从《胡桃夹子》谈谈小朋友的教育

    今夜看了场芭蕾舞剧的演出《胡桃夹子》,刚刚散场,留给日更的时间很勉强了。只能就事论事,谈点观后感。 芭蕾舞剧《胡桃...

  • 千古绝唱古代诗人诗歌

    杜甫诗歌千古绝唱唱到今 李白诗歌千古绝唱传到今 李清照诗歌千古绝唱传至今 苏轼诗歌千古流传到如今

  • 看舞剧《杜甫》,灵魂被激荡

    昨晚和老公去省艺术中心看舞剧《杜甫》,一个人笔下的唐朝,感觉灵魂被激荡。 舞剧通过舞蹈、场景、光影、音乐震撼地呈现...

  • 观舞剧《海上探戈》有感~

    ***这其实是去年底的舞剧观后了,想着一同搬上来,跟同好分享金星老师和她的舞团。 舞剧的开篇《序》由一位身着白纱裙...

  • 【原创叙史诗】《遗恨歌》

    开元盛世舞霓裳,金枪染锈刀入仓。 渔阳鼓起社稷乱,马嵬兵愤美人亡。 唐皇滴泪泣佳丽,忠臣洒血卫国疆。 休叹帝王断连...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从小岗走出》观后感

    其实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迟迟下不了笔,因为这可能是我人生第一部现场看的现代舞剧,当然我也不知道用“现代舞剧”称呼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诗绝唱叙长安》——舞剧《杜甫》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ig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