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这本书,我看了大部分内容,给我印象深刻的三个人分别是白岩松、周国平和樊登。其他老师也写得挺好,但是可能不是我的菜吧,读来总是感觉不痛不痒,没有什么感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触动,读来只是读了而已。
白岩松老师劝我们要好好读书,而且告诉我们,读书的理由就是,让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所学,有所悟,从拿得起,到放得下,再到想得开——这是我们读书的理由。
读到这里,我在书的旁边画下了三个五角星的符号,这句话里我真的是读到了自己。记得曾经一次,我在单位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尤其是与某个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人发生了冲突,我的心里闷闷不乐。回家后,我翻开了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现在几乎忘记了当时读到了一句怎样的语言,但是依稀可记得,就是毕老师的那一句话让我心里突然豁然开朗,突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后来很多次,每当我想起那一次的读书获得开朗心境的经历,让我久久沉浸在其中,真的是其乐无穷。
现在的我,内心深处是无限认可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可是,常常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难以自拔。每次反思自己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感觉很难过很难过。假期,对于教师来说,是多么地宝贵,又是多么值得珍惜的整块的时间。每每想到这里,内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内疚、又是觉醒,五味杂陈,但更多的还是让我内心里充满着生发的力量,正好现在是炎热的夏季,我的激情就如这火热的七月一月一样,那么热烈,那么奔放。
白岩松老师说:“很多有智慧的老人不一定在你身边,而是以作者的身份,停留在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之中,等待与你相遇。你随时可以从书架上取出这些典籍,与书中的老人平等对话。”是的,不仅是有智慧的老人,包括有智慧的年轻人,我们见不到面的教育家、科学家,等等,我们都可以在书海中与之约会,不厌其烦地约会,无数次约会。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周国平先生写的《只有一个人生》,带给我无限触动。他说:“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那就不做需要频繁育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可以去读书、写作,做些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的事情。你要认识自己的性情和特点,然后给自己找一条路,这也是我最初所讲的:你只有一个人生,它是十分宝贵的,所以人要凭着志气让自己活得有价值,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周国平老师是一位善于激发人的智者,读到这里,我读懂了,要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首先要自己的志气。志气,我有吗?要凭着志气让自己活得有价值,首先我试问自己,我有志气吗?我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吗?真的我该深深地反思自己啊。
“你只有今天做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明天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这些文字看上去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却是如此地掷地有声,一个个地向我走来,不,应该是扑面而来,与我撞了一个满怀。此刻的自己,在深夜里敲打着键盘,激情涌动,心里默默地念着:只有我今天做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明天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是啊,学习的主人,我好久都不是了。每天都在拖延时间,每天都与懒惰相伴,每天都为自己找到了不学习不读书的理由,每天都是一个老样子,我真的是对自己有些不信任,难道这就是我自己吗?每天都在反思自己,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实在是让自己都觉得无颜多说了。
周老师说:“我觉得最好的定位就是把优秀作为第一目标,把成功作为第二目标或是优秀的副产品。你必须首先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这样豁出来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当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自然就能达到自己最主要的目标。”读着读着,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我常常想通过外界对我的评价来肯定自己,殊不知,其实自己的优秀才是最重要的。
反思自己,其实,教育的路上要想成功,有人有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的话,任何人无法诋毁他的优秀,任何人的评价已经不再那样的重要了。只要我足够优秀了,还需要谁来为我来证明吗?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亮。看来,学习义不容辞。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独立学习最好的时间,希望我不要再将这样的静谧时光留给手机,真的不值得。
今晚,我依然要继续读《独白》这本书,明天继续写心得。樊登老师的《答案都在书里》,这个题目很吸引我,我要认真来读一读。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