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座城市都有那么些个角落,在这些角落里,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坚守着自己的那一方土地,不论世事如何沧桑易变,都矢志不渝。
马涵洞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落,唐鞋匠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
其实说是马涵洞,这儿并没有洞,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子。但就是这么个小小的地方,却成了许多人一生的依靠。唐鞋匠从未出过远门,我怀疑他从未踏出这个小镇半步,而他每天也只是过着家与铺子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说是铺子,唐鞋匠的铺子不过是一只木箱和一架补鞋机。他是小镇唯一一个没有门面的的鞋匠,却也是小镇唯一一个始终坚持的鞋匠。
唐鞋匠为人和善,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他笑起来的时候,额头、眼角的每一道皱纹都荡漾着幸福,就像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虽然没有阳光耀眼,但那温暖却足以融化人心底的坚冰。唐鞋匠补鞋的时候,手上忙着,嘴上也不闲着。有几次母亲让我去他那儿补鞋,唐鞋匠便一边转动转轴一边向我讲述各式各样的趣闻见解。时间在钉头一起一落间悄悄溜走,兴致勃勃交谈着的我们却没有半点倦怠。一生未出远门的的唐鞋匠却好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一开始会觉得奇怪,不过后来细细想想,其实他见闻多也并非毫无缘由。他每天修的鞋子各门各类,自然来修鞋的人也是各行各业,唐鞋匠的阅历大概正是由此丰富起来的吧!
见识多、爱交谈、和善或许是唐鞋匠能够在小镇长久补鞋的原因,但我一直以为他真正在这里修鞋还是由于他的坚持与坚守。
唐鞋匠的父亲便是以修鞋为生。唐鞋匠没有上过私塾抑或学堂,只是略微识得几个字,他从小时起便跟在父亲左右学习补鞋,也总是一心一意补鞋。在唐鞋匠的眼里,补鞋似乎是这世间最伟大的艺术。唐鞋匠身旁的那架补鞋机还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呢。那架补鞋机的转轴经过两代人的磨搓,早已是圆润光滑,针头虽经历了厚重的历史沧桑,却透着一种活跃的灵气。阳光射上去,补鞋机黑润光滑的色泽,射进了每一位前来补鞋的人的心灵,成了他们闲暇时的一次偶然念想。
城市化的热风突袭这座小镇时,那些鞋匠的店铺似乎在一夜间都关门停业,只有唐鞋匠还淡定地坐在路边,哼着昆曲儿,陪伴在他身边的那架补鞋机此时在阳光下明晃晃的耀眼,似乎在宣告它不可动摇的地位。最初的那几个月,唐鞋匠天天在补鞋,但后来渐渐地来的人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一整天都没有人来补鞋。城市化的今天,大家似乎已习惯了不停地更换脚底的那双鞋,那种一双鞋补补修修走完十年八年的旅程的时代似乎已挥手告别,难怪作家王开岭要感慨这年代一架补鞋机与磨盘和犁具一样成为了古董。
每当自己心爱的鞋子破掉又舍不得扔的时候,总会想着有一天去找唐鞋匠补上。终于在一个阳光刚刚好的日子里,我带着两双鞋子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我想了千万种和唐鞋匠见面的场景,最怕的就是看到车水马龙的街头,他漫长的等待。半路上我甚至想过折返路程,这样万一是坏结果也可以永远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念想,可是还是说服自己继续前行。
不再熟悉的的街道里,我细心的找寻着唐鞋匠的身影,终于在街角看到了他的铺子。还是那么熟悉的感觉啊!唐鞋匠的笑容是不变的温暖,一个小孩坐在他对面和他兴致勃勃的交谈着,唐鞋匠依旧是一边摇动着转轴,一边高声笑着讲着一些趣闻,像极了回忆里的片段。
看到这个场景,所有的疑虑全都烟飞云散。也许只要有一个人支持,那么唐鞋匠的坚持与等待就是有意义的。
明媚的阳光里,我向那一片温暖走去······
网友评论